#豐收中國#
前言:
噁黴靈自1970年問世以來(日本三共株式會社),至今已有52年的曆史,和其它同期殺菌劑逐漸成為市場淘汰或被即将淘汰的老産品有所不同,噁黴靈自上市以來一直作為防治土傳病害的殺菌劑,至今依然是防治土傳病害的主流産品,而且在傳統用法的基礎上,如今又開發出了一些新用法,你了解嗎?
噁黴靈的優勢
噁黴靈的殺菌功能并不全面,不像多菌靈、福美雙、克菌丹等傳統既對根部病害有效,又對葉部病害有效的殺菌劑那樣多面手,但噁黴靈以主攻土傳病害的特點,又在防治根部病害方面,效果完全碾壓以上産品,風頭更是盛過敵克松、五氯硝基苯等傳統治療土傳病害的殺菌劑。
雖然乙酸銅和氯溴異氰尿酸也是防治土産病害的好産品,但在和其它殺菌劑配伍方面,沒有噁黴靈安全靈活。
而新型防治根部病害殺菌劑,如咯菌腈、精甲霜靈、嘧菌酯及其混配劑等,使用成本又高于噁黴靈。
所以,就目前防治土傳病害殺菌劑來說,噁黴靈不但是最具性價比的優秀産品之一,且問世以來,并沒有形成特别明顯的抗藥性。
噁黴靈的5大功效
1、内吸傳導性高:能通過根系吸收,并向植株各個部位傳導,内吸傳導速度要高于同類殺菌劑(2-3小時可移動到作物莖部,20小時左右能移動至植株各個部位)。
2、持效時間長:噁黴靈雖然在植物體内移動較快,但被土壤固定後,半衰期就比較長(15-20天)。
3、殺菌譜廣:噁黴靈廣泛用于糧食作物、瓜果蔬菜、苗木花卉作物的根腐病、全蝕病、立枯病、白絹病、菌核病、猝倒病、枯萎病、莖基腐病等常見土傳病害,并對霜黴病、葉黴病、病毒病、疫病等葉部病害也有一定防效。
4、應用靈活:噁黴靈不僅可以噴霧,還可灌根、拌土撒施、沖淋、種子包衣、顆粒劑穴施等,應用方式靈活多樣。
5、促進生長:噁黴靈進入植物體内,可生成兩種葡萄糖苷,既能殺死植物體内病原菌,又能促進根系分蘖、促進白根形成、增加根系數量、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并大大減少生理病害發生幾率。
噁黴靈的新用法,你了解嗎?
在我國獲得登記的168個(單劑96個,混配劑72個)證件中,傳統單劑劑型以30%、15%水劑為主;傳統混配劑劑型以3%甲霜惡黴靈及30%甲霜惡黴靈為主。
此外,噁黴靈·福美雙、噁黴靈·甲基硫菌靈、噁黴靈·咯菌腈、噁黴靈·霜黴威及噁黴靈·精甲霜靈等混配劑,也是防治土傳病害的主流,殺菌模式主要以葉面噴霧、灌根為主。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0.1%噁黴靈藥肥、1%噁黴靈顆粒劑、1%嘧菌酯·噁黴靈顆粒劑、0.5%咯菌腈·噁黴靈顆粒劑、0.6%氨基寡糖素·噁黴靈顆粒劑、0.6%精甲霜靈·噁黴靈顆粒劑及10%噁黴靈·精甲霜靈·氰烯菌酯種子處理懸浮劑、3%咪鮮胺·噁黴靈·甲霜靈懸浮種衣劑等新劑型在不斷湧現。
其目的是通過不同載體,讓噁黴靈藥液直接接觸到土壤,為作物根系營造一個好的生長環境,可通過底施、穴施、溝施或者拌種、包衣的方式,在有效防治根腐病、立枯病等土傳病害的同時,避免了葉面噴霧或灌根帶來的農藥浪費及消耗較大的人力勞動。
土傳病害,是指殘存在土壤中的病原體(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通過根部或莖部危害作物的病害,而采取将噁黴靈直接接觸病原體的方式,将傳統被動防治,變成了主動防治,在提高防治效果、節省人力的同時,還有效降低了由土傳病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弄明白這個原理,大家在采取噁黴靈防治土傳病害時,就有了新的方法和途徑,一個正确而有效的防治方式,則是延長産品生命力的關鍵因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