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築檔案走進萬科城市之光·東望
淺談對于這個時代年輕人的生活構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城市理想生活空間。走進城市中來,在城市中停留下來,擁有一個自己的家,在一線城市更是如此,這是很多年輕人的城市理想。我們需要的已經不僅僅是一所房子,我們更在意自己的房子裡,我們可以有多少種“獨屬自我”的未來設定。
這一代,是年輕人的時代,是有自我追求的時代。社區從關注我們,轉向關注“我的生活”,那麼,什麼是生活?我們每一天都在出城、入城的路上,也總是過于忙碌而沒有時間停下來,略作思考,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或許是為了生活,也或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探讨一個空間的設計和一代人的聯系,終究會成為人、時間、空間的命題。我們在做的就是:選擇一個地方,安放一種生活。
-
人是自然人,光已經不僅僅有自然光。
我們的呼吸開始變的規律,我們的生活開始被空間賜予。
梅塔斯塔齊奧說:“在黑暗中,即使是一線微光,也常常能使航手找到北極星而修正他的航向。”對于我們們來說,光與食物、空氣、水一樣都是我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而現代的空間設計似乎回避不了對“光的争奪式”設計,有多少自然光亮給予人的生活,空間的設計才有更多耐人尋味的時刻。
城市規則之下的生活,迫使我們不得不在沒有自然光的室内進行工作。研究表明,人們長期在自然光下生活,人眼對自然光的适應性強,視覺效果好,視覺的靈敏度也高于人工光的5%-20%以上。
不僅在生理上人們需要自然光,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渴望自然光的普照,陽光照在身上的溫度會讓人們更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傳統的住宅中,通常會有180度采光的落地窗,隻能基本滿足人們的采光和通風需求,但卻不夠具有自然的感受。尤其是客廳這種核心功能區,窗外的光線和景觀都是關鍵的配置。
城市之光·東望在基本的180度的視野之上,重新增加了對于光的理解,打造了270度的廣角邊廳,在原本的設計中,轉角承重柱寬度為80CM,但是從視野角度考慮,80CM的寬度會導緻視覺上的堵塞感,由此萬科經過了重重計算,将轉角承重柱寬度縮減為了40CM,最後呈現出最大化的采光面積和視野。
不僅如此,全南向的飄窗滿足了年輕人希望窗戶盡可能寬的需求,全部轉角位置都設計了轉角窗,實現了極緻化的室内通透感和明亮的感受,這一次的萬科,以人體工學尺度明确建築結構約法,解決尺度層面的慵懶舒适痛點,讓人們在室内就可以感受到與自然最緊密的連接,不論白晝,或者黑夜。
-
小戶型大生活裡的空間貫通性設計
多變空間,可實現多種生活構想
當代的年輕人擁有一種更加豐富的生活狀态,對住房的需求也不僅僅停留于剛需,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生活空間,而是一個小世界。小戶型、大生活的居住空間需求成為一種新的空間設計剛需。一個人的時候有一個人的城市風景,更加追求于城市日常生活互聯的便利與舒适,獨處時做一頓飯難以實現,朋友聚會,卻希望和好友可以在廚房各展身手,傳統的廚房設計已經不能滿足我們對于生活的基本設想,開放式、多變式、智能連接成為新一代廚房空間的交往需求。
LDKB一體化的廚房設計,讓廚房、餐廳、客廳三個空間可以任意組合。廚房推拉門可以完全打開,讓廚房和客餐廳融合起來,實現一邊烹饪一邊與家人朋友親密互動的理想場景。廚房的推拉門是單透的鏡面玻璃,關閉時既可以遮擋客廳的視線,避免客人看到廚房台面的雜亂,又可以讓在廚房内烹饪的父母可以看到客餐廳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萬科城市之光·東望LDKB一體化的廚房
萬科城市之光·東望室内圖
聚會,是這一代年輕人最常見的一種交往方式,邀三五好友家中做客,一起飲茶聊天亦或是遊戲玩樂,一場下午茶,一次家庭影院的邀請,也都十分惬意。而在家中聚會時經常會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空間不夠大,且利用率不高。城市之光·東望的無限系X-ROOM,解決了年輕人的這一問題,無限系移牆設計可以将三室兩廳變成兩室三廳,牆體移動過後,客廳的寬面更大,視野更開闊。通過客廳與次卧室之間的移門系統,我們在緊湊的戶型中實現了視野寬廣的約12米的全南向大橫廳。
兼顧多種未來理想中的生活場景:朋友聚會的寬闊影廳,拉上窗簾不知白天黑夜的電玩小屋,四處都軟綿綿的榻榻米親子空間,能感受早晨第一縷陽光的瑜伽室......當父母親友偶爾小住時,又可以通過移門的封閉形成獨立的卧室空間,真正達到了同時追求大寬廳與追求居室數量的兩全。
萬科城市之光·東望無限系牆體示意圖
萬科城市之光·東望無限系牆體示意圖
-
多、快、好、爽的空間功能布局
二八生活法則,舒适空間裡的自由時間
在收納領域中有一個二八法則,所謂的二八法則不同于普通的收納,将所有物品都有序的放置于收納櫃等小空間内。而是将百分之八十不常用的生活工具收納于抽屜、櫃子中,僅有百分之二十的常用用品放置于觸手可及的位置。平時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則可以擺在桌面上,不常用的則整齊的在收納櫃中放置。
有秩序感的物件擺放總是可以引起人們的極度舒适感,同時還解決了懶人時代下的電子依賴,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收拾房間似乎成了每周最為頭疼的事情。每次物品用完之後,沒有合适且其專屬的空間存儲,隻好全都擺在桌上。而到下次需要再用的時候,又要像“尋寶”一樣,在一桌混亂不堪的物品中尋找需要的那一件。
人們不必在翻箱倒櫃的找吸塵器、找吹風機。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無線充電台面、dyson吸塵器等“新升代”客群常用的電器,都能在室内空間找到自己的專屬領域。抽屜裡還可以供給小家電在裡面完成充電,使用時也互不幹擾,不用翻找。不管是哪個模塊的設計,都考慮到了衆多家電充電的需求,避免了滿世界亂拉的電線。這樣的收納法則既不會讓桌面顯得淩亂,還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物件,是懶人收納的福音。
萬科城市之光·東望空間收納示意圖
-
亮燈時刻,便是歸家的動線
多重歸家儀式,給靜谧增添一份歡悅
歸家,是我們每天下班之後最期望的一件事情,城市之光的三條歸家動線設計:步行歸家動線、駕車歸家動線、訪客動線,每一條動線上都設置了感應燈和指引燈,指引業主安全舒适歸家,歸家路上,業主亦可以通過遠程操控平台掌握家中的開關,萬科的遠程家庭智能操控平台可讓業主在歸家之前,走進社區的那一刻便可控制家庭的溫度、濕度、燈光亮度,一切的居家智能都采用可調節模式,根據需求的不同,無論是靜谧、溫馨、高雅、轟趴的場景氛圍的營造,都可輕松得以實現。
萬科城市之光·東望智能操控系統示意圖
人們或許無法控制時間,但卻能夠掌握當下的生活,它不是一個困人的牢籠,而是漫布陽光的花園。或許走不出去,但卻至少能夠将它變得更好,既然逃離不了時間,那就讓我們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未來生活空間。
本文圖片由萬科地産提供
世茂西山龍胤丨多重生活場景融于五重院落景觀之間
南京中國府丨空間,承載美與真實體驗的生活容器
融創華北丨立足當下,如何解開北方中式的建築命題
融創中國丨南山之中,山曉之間
觀承别墅·大家丨一場有關東方人居生态的場景化叙事
中國葛洲壩地産丨從中國府到嘉佩樂酒店的文化巡禮
卓越萬科·翡翠山曉丨當代理想生活家的誕生方式
融創·曲江印丨千載文脈與世界語境:時代建築的縱橫兩面
世茂洲際酒店丨從一張“列滿難題和挑戰的清單”談起
孫樹瓅| 褚冬竹 | 胡勁松 | 趙晶鑫 | 楊宇振 | 劉珩 | 王輝 | 商宏 | 倪陽 | 葉笛 | 宋照青 | 盧強 | 李振宇 | Martin Jochman | 胡慧峰 | 孟建民 | 湯桦 | 祝曉峰 | 俞孔堅 | 王旭 | 周遊 | 華黎 | 童明 | 王輝 | 俞挺 | 張微 | 毛厚德 | 張佳晶 | 薄曦 | 張蕾 | 宋照方 | 莊慎 | 王灏 | 梁井宇 | 施道紅 | 劉宇揚 | 鄭東賢 | 陳忱 | 莊子玉 | 王昀 | 王碩 | 齊欣 | 程泰甯 | 張宇星 | 魏娜 | 青山周平 | 林世彤 | 王大鵬 | 唐康碩·張淼 | 徐衛國 | 陶磊 | 王興田 | 潘冀 | 迫慶一郎 | 陳璞 | 孫峥 | 李保峰 | 周榕 | 朱锫 | 胡哲 | 薄宏濤 | 房木生 | 孫祥恕 | 王學軍 | 羅勁 | 劉臨安 | 周燕珉 | 季凱風 | 胡越 | 陳一峰 | 陳陽 | 馮國安 | 冼劍雄 | 羅德胤 | 沈帆 | 何葳 | 王振飛 | 彭剛 | 李穎悟 | 劉道華 | 易介中 | 蔣曉飛 | 高志 | 王向榮 | 戚積君·李雯 | 趙敏 | 趙揚 | 韓文強 | 梁欽東 | 車飛 | 袁野 | 孫振華 | 曹曉昕 | 劉曉鐘 | 杜孝民 | 窦志 | 黃居正
- END -
本文由檔案記錄人原創撰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欲給檔案君提供寶貴建議,請在 | 建築檔案 | 公衆号中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