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的蘇妃,是網友給太監蘇培盛起的綽号,意指蘇培盛因常年陪伴皇上左右,不僅熟悉皇帝秉性,且能及時體察其心思,甄嬛當初能夠從甘露寺順利回宮,其中出力最大的人物就是蘇培盛,因此,網友将其封為“蘇妃”,調侃其“位同副後”。
蘇培盛是有原型的,史籍記載,其原屬順天府大興縣人,生于康熙十二年九月,死于乾隆十二年七月,死後葬在恩濟莊一帶。
鄭曉龍:2022年了,我勸你們收手。
《甄嬛傳》從播出到現在已逾十年,仍不時現身于各平台的熱搜榜,26日,“甄嬛傳年播出收益仍有上千萬”的話題再次沖上熱搜,雖說這次是關于收入的話題,但難免令人驚訝。很多人都知道,《甄嬛傳》與《如懿傳》是流潋紫創作的姊妹篇,要論劇集制作,《如懿傳》完全不輸前者,且陣容更加豪華,但論濺起的水花,卻明顯無法相提并論。在“如”中,觀衆熱議的話題不多,最為知名的是青櫻的“蘭因絮果”論,十分悲情且沉重;而“甄”中,則由皇帝妃子的起居考究、甄嬛沈眉莊的百合姐妹情、劇中穿幫鏡頭、皇上與嫔妃的二創惡搞,到研究劇中所有人在冬天含冰塊隻為說話不哈熱氣等,事無巨細,頗有無止無休的勁頭。
難得的是,由于觀衆基本都是自來水,因此倒少有人反感,以至于有人感歎說:《甄嬛傳》都要被盤出包漿了!因“觀衆發現穿幫鏡頭”頻上熱搜,有人替導演鄭曉龍喊話:2022年了,我勸你們收手!
國内影視劇市場每年推出的劇集,是以十萬為基本單位的,但對于好劇,觀衆仍要長情一些,作為知名宮鬥劇,《甄嬛傳》背負過的罵名也不少,最典型的要數“一堆女人每天鬥來鬥去,缺少正能量,屬于封建糟粕”這樣的評論,這是觀衆的權利,對于一部劇來說,不可能隻有一種聲音,但它符合一個道理:一件事隻要用心去做,總會有人看得見。對于影視劇來說,最好的營銷人永遠是觀衆,普通生活中有一部稱得上有質量、能經受放大鏡一樣的觀察和讨論的劇,是觀衆自發給予的肯定。
除了“蘇妃”蘇培盛,劇中還有許多同樣非主角但被玩梗的人物,比如三阿哥,因為齊妃每次見皇上都會說“三阿哥又長高了”,因此網友戲稱其“大清巨人”,寓意他一直在長高,身高無法估量;還有小允子,這個人因“扮鬼吓餘莺兒”出名,會剪窗花、紮秋千,能上房頂能漂移,關鍵時刻還徒手解決了血滴子,最重要的,幾次皇上要治罪時,小允子都及時“謝恩”躲過一劫,是為數不多陪甄嬛笑到最後的人,網友戲稱,這才是真正的“大内高手”;此外,還有“大魔王胧月”、“甘露寺鐵t莫言”等,各具人物特色,雖是玩梗,皆因這些人物給觀衆留下了較為深刻而獨特的印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