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鮮有樂隊是能在主唱英年早逝之後還能繼續發展的,1980年2月19日,當時僅有33歲的主唱邦·斯考特(Bon Scott)突然死了之後,沒什麼人繼續看好AC/DC,更别說料到他們六個月後能發行樂隊最成功、最傳奇的專輯,并以此奠定的樂隊之後道路。
邦·斯考特(Bon Scott)
譯:忙姐
編:歡樂
《暗夜歸來(Back In Black)》于1980年7月25日發行,當時的成員包括了主音吉他安格斯·楊(Angus Young)、節奏吉他馬爾科姆·楊(Malcolm Young)、貝斯手克裡夫·威廉姆斯(Cliff Williams)、鼓手菲爾·路德(Phil Rudd)和新加入的主唱布萊恩·約翰遜(Brian Johnson,原英國華麗搖滾樂隊“Geordie”的主唱),樂隊還把當時做《地獄高速(High Way To Hell)》的制作人“草狗”(Robert John Mutt Lange)從巴哈馬請來制作這張專輯。
《暗夜歸來(Back In Black)》專輯封面
樂隊先錄了幾首斯考特死前在寫的作品,然後用制作精良、深入人心的搖滾經典點滿了專輯其餘的 部分。
盡管專輯名看起來是在哀悼樂隊痛失了一名主唱,但是聽完以後你并不會感到難過寂冷。從如雷貫耳的第一首《地獄鐘(Hells Bells)》到震天響的最後一首《搖滾不是噪音污染(Rock n’ Roll Ain’t Noise Pollution)》,《暗夜歸來》是一張42分鐘長的犀利的金屬盛宴。
邦·史考特位于澳洲弗裡曼特爾的紀念銅像, 立于2008年10月。
《暗夜歸來》發行後上了公告牌前200的第四名,是樂隊第一張打進前十的專輯,且總共在榜上挂了420個星期。并且專輯中的《你搖滾了我一整夜(You Shook Me All Night Long)》首次打進了公告牌熱單100首的前40名(第35名)。
為了向這張40年前的專輯緻敬,我們來逐一點評一下專輯中的十首歌,來排個名次。
10.《你會為錢做什麼,寶貝 (What Do You Do for Money Honey)》
典型的用來填專輯的一首歌,你可能聽個十幾遍,也很難記住這首歌是怎麼唱的。然而,這首歌仍然是樂隊的牛逼實力和草狗的牛逼制作的鐵證,《暗夜歸來》中最弱的一首歌都能保持專輯的流暢性和能量級。
安格斯·楊(Angus Young)
9.《即刻行動(Shake A Leg)》
這首歌的吉他riff說難也不難,但是按照AC/DC的标準來說,有點太“巴洛克”了。
猛烈炫目的solo配上嚴謹規律的鼓點,這首歌在一張完美的搖滾專輯裡放在倒數第二首是非常恰當的,給最後一首歌提供的足夠的燃料和恰到好處的空間,讓這趟搖滾列車最終駛向榮耀的站台。
馬爾科姆·楊(Malcolm Young)
8.《我請你喝一杯(Have a Drink on Me)》
《暗夜歸來》被制作得太精細到位,以至于樂隊的那種松散的布魯斯傳統得不到什麼空間彰顯,甚至有點被淹沒。
但是這首酒精味十足的《我請你喝一杯》就很有代表性地展示了AC/DC布魯斯的一面,把歌迷帶回從前的AC/DC,提醒着所有人三角洲布魯斯和芝加哥布魯斯被編在了這個澳洲搖滾樂隊的DNA裡。
克裡夫·威廉姆斯(Cliff Williams)
7.《讓我把愛放進你的身體(Let Me Put My Love Into You)》
這首歌的猛烈的貝斯線加上令人難忘的、絕望的人聲部分,構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可怕的威脅,這種威脅的感覺在專輯的其他歌裡都很難找到。
有人會最喜歡這首歌嗎?絕對不可能,但是這首歌給了專輯亟需的一個節奏和氛圍的轉換,是一個間歇,不然整張專輯就全是讓人“高潮”的曲目了。
菲爾·路德(Phil Rudd)
6.《注射刺激(Shoot to Thrill)》
AC/DC的歌裡,吉他部分傾向于展現技法娴熟,但是《注射刺激》是那很少一部分讓人聽着感覺楊氏兄弟沒有使出十成功力的……僅限于開頭。
歌的前一半有一種忽隐忽現的能量,就像在沸騰的半路關小了火,而在結尾時,樂隊爆發出超新星一般毀滅性的能量。
布萊恩·約翰遜(Brian Johnson)
5.《給一點好處(Givin’ the Dog a Bone)》
這首歌在其他發行的版本裡還會寫成《Given the Dog a Bone》和《Giving the Dog a Bone》。
很明顯這幾個脾性粗犷的大老爺們兒歌牛逼但是歌名這樣的細節就不咋管了,可能這個雙關語明顯不“雙關”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吧(give the dog a bone本意是給狗一根骨頭,老頭子在開車,自己體會)。
4.《搖滾不是噪音污染(Rock n’ Roll Ain’t Noise Pollution)》
“搖滾不是猜謎語,兄弟(Rock n roll aint no riddle, man),在我看來它非常有道理(To me, it makes good, good sense)”約翰遜在這專輯最後一首歌裡唱道。布魯斯味緩慢地積累堆疊,引出了安格斯·楊最騷氣(也是最被低估)的一段吉他lick之一。
“搖滾不是噪音污染,搖滾就是搖滾”,這要麼就是樂隊最深邃的一句歌詞,要麼就是最傻逼的一句……或者可能既是最深邃又是最傻逼的?講真,這不就是搖滾的兩個對立面嘛。
3.《暗夜歸來(Back in Black)》
滿臉無禮譏笑、充滿魔鬼般魅力的邦·斯考特,去世之後留下了這個地獄之孩位置,極難填補。布萊恩在邪魅上雖然比不上他,但是在演唱方面,布萊恩完美複制了邦·斯考特的高音女巫般的嚎叫以及工人階級的低吼。
這首專輯同名歌裡包含了有史以來最讓人難以抗拒的riff和約翰遜令人躁狂的唱功,展示了這個正在哀悼的樂隊的出人意料的光明未來。
2.《地獄鐘(Hells Bells)》
一首用教堂鐘聲開頭的金屬樂——不好意思啊,地獄鐘聲,是金屬樂出現以來的就有的傳統,但是AC/DC從來都不是去套成功公式的樂隊,而這首《暗夜歸來》的開頭曲目就是教搖滾樂慢慢開始使用不詳意象的大師課。
歌曲第一分鐘的陰森的氣場,帶領樂隊持續性、機械性地開啟了未來的大門。布萊恩·約翰遜的爆炸唱功好像是在向瓦哈拉爾殿堂(挪威神話中奧丁神接待戰死者的殿堂)裡的斯考特緻敬,這樣的作品是一個用來補償難以估量的損失(邦·斯考特的死亡)的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不是去唱老掉牙的悲傷哀恸——想想看确實悲傷哀恸不是AC/DC的作風,哪怕面對面直視死亡。
1.《你搖滾了我一整夜(You Shook Me All Night Long)》
把這首歌排在專輯第一名估計沒什麼人會搖頭不同意,但是有時候最顯眼的那個答案就是正确答案——而且很少有歌曲錄制出來能如此完美。
開頭的前三十秒是精彩機智的“誘導轉向”:吉他先随意地彈一彈,然後開始一段最牛逼最直白(之一)的吉他/鼓重奏。嘎嘣脆的G-C-D和弦強硬到哪怕副歌在當時已經算偏流行大合唱,也沒讓樂隊在搖滾裡的地位有一點點動搖。甚至在副歌之前,這首歌已經是專輯中最牛逼的一首了。
雖然歌詞從來都不是AC/DC的強項,但是這句“她讓我來但是我已經到了(She told me to come but I was already there)”是經典搖滾年代裡頂尖的雙關語了(又在開車,自行腦補)。說得這麼含蓄也真是難為他們,畢竟樂隊也發行過以《大球(Big Balls)》為題的歌。
《你搖滾了我一整夜》是本榜第一,這樣的經典一定會流傳到搖滾最終死去的那一天。
原文地址:
h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