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七零後的北京百姓,看了很多現在拍的,關于老北京的電視劇,老覺得和我的生長的北京不太一樣,我想拿出來說說,不過,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有偏頗,還請大家多擔待。
就說說人氣頗高的《情滿四合院》吧。從演員陣容來說,真沒得挑,何冰那一口北京話,雖然說話流裡流氣的,但市井勁兒是足足的。可這部電視劇就是在禮數方面,總覺得不太對勁兒。
首先說說電視劇裡,秦淮如進傻柱家如履平地,開門就進,說實話,我真有點兒看不下去,畢竟,您寫的可是過去的北京。
我小時候,去誰家都得必須敲門,敲門不是砸門,還得不緊不慢地敲三下,然後等着主人應門。同時,如果是住一個院兒的老鄰居,就用能讓主人聽見,又不顯着吵得慌的聲音問一句“王嬸兒在家嗎?”。如果,人家開着門兒,決不能探頭探腦的,還是敲門,喊一聲“王嬸兒在嗎?”。有人應聲,等人出來,等人讓,才能進屋。如果沒人應聲,也決不能探頭探腦,而是轉身離開。雖然是老鄰居,恨不得誰家有什麼親戚都門兒清,但是,這并不耽誤講禮數。
其次,傻柱是個老光棍兒,秦淮如是個小寡婦。兩人有事兒沒事兒瞎膩古,就不太符合老北京人男女授受不親的理念。
我小的時候,一個院兒的20來歲的大男大女聊天要當着人,大聲地聊(也别太大聲,擾民!)。如果,院兒裡沒人,孤男寡女在一塊兒叽叽喳喳瞎聊,回家就得挨說。這裡,我可有個活例子,就是我姐。她上高中,院兒裡有個上大學的男生,有一年暑假,我姐有時候經常找那個男生(我叫小東哥)聊天,我比我姐小6歲,還在上小學,我就跟一邊摳螞蟻窩,拿樹枝兒在土地上劃啦丁老頭,一邊聽他們聊天。沒過兩天,我媽就得着信兒了。有一天,我媽把我姐叫到裡屋,低聲訓斥(怕别人聽見寒碜)“你老和他瞎聊什麼呀?回家看看書,幹點兒什麼不行,不許再去了…!”後來,我姐再也沒和小東哥聊過了。
我是想說,青年男女尚且如此,老光棍兒和小寡婦怎麼能推門就進,一點兒都不避嫌呢!就算是搞對象也要有介紹人,或者說要找第三方幫忙捅破這層窗戶紙兒,但不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在一塊膩古。也許您以為的膩古就是親熱,肢體接觸,不是的!就是暧昧的說話就算膩古。尤其在老街坊面前,就是正經夫妻也不能公然打情罵俏,說體己話。老北京人把名聲看得比命都重要,有句老話“人有臉,樹有皮,不能沒皮沒臉地活着。”
預告:下一回,我要說說撮合傻柱和小娥的那個奶奶,跟我的奶奶以及我認識的奶奶的區别,真的挺大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