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名繡

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名繡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8-24 23:51:59

  中國各類民間刺繡别具特色。發展到今天,各種刺繡的工藝精細複雜,刺繡藝術品豐富典雅。

  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名繡

  刺繡就其地域和工藝上來分主要有下面幾種。

  粵繡

  又稱“廣繡”,包括潮州繡。它曆史悠久,國内以故宮藏品為最多,具有代表性,它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光彩奪目,針步均勻多變,紋理分明,多使用濃郁的七彩原色及光影變化,具有西方繪畫韻味。

  它大件為尺高屏風,小如荷包套,多作寫生花鳥,按照民間風俗習慣而富于裝飾味,長以鳳凰、松鶴、牡丹、猿、鹿、雞、鵝、孔雀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頗具特色。

  顧繡

  指代表顧名世一家的刺繡技法和風格的刺繡工藝品。顧名世,明代嘉靖年間人士,住在上海“露香園”,又稱“露香園繡”,他的孫媳婦叫韓希孟,她善畫工繡,摹繡古今名畫尤為神妙,又被人稱為韓媛繡,她繡工精細,用針巧妙,顧氏後代,繼承此種繡法,并收徒傳藝,專門刺繡各種花鳥走獸畫幅、畫頁、手卷等陳設品。

  蘇繡

  以蘇州為中心的刺繡工藝品的總稱,國内外早負盛名。清代以來,許多刺繡如粵繡、蜀繡、湘繡,無不受其影響。

  圖案取材廣泛,有花鳥、山水、人物、書法及各種傳統題材。針法多達四十餘種,比較常見的有齊針、亂針、搶針、施針、接針、滾針、散套、虛實針等,變化無窮,各具特色,其技巧表現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蘇繡是以針為筆,針法精巧細膩、色彩暈染自如,似在織物上作畫。

  湘繡

  湘繡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工藝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繡工藝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和光繡的精華而發展起來的刺繡工藝品,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強調寫實,質樸而優美,形象生動。特點是絲細,後用皂莢仁溶液蒸煮,再裹起來揩拭,防止絨絲起毛,其光細勝眼于發絲,亦稱“羊毛細繡”。

  湘繡在配色上善于運用深淺灰及黑白色,加上适當的明暗對比,增強了質感和立體感,結構上虛實結合,善于利用空白,突出主題,形成了湘繡水墨畫般的素雅品質。湘繡的傳統題材是以獅、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為多見。蜀繡——蜀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具有悠久曆史傳統的刺繡工藝品之一,早在西漢時已有記載,它亦叫“川繡”,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産品的總稱,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技藝嚴謹精密,講究施針,針法所達百餘種,常見的有滾針、摻針、鋪針、暈針、蓋針、戳針、沙針等等,針腳整齊、摻色輕柔、虛實合度、變化豐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繡制一般為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等。

  發繡

  用人發繡成的工藝品,又叫“墨繡”,黑白發之間,不僅有偏黃、褐和灰、白的色彩差别,還有深淺濃淡的不同層次變化,發繡用人發,求長補短,三尺以上屬上品,偶遇奇異色發,五六寸亦如獲至寶,人發需經堿水去污,清水漂洗等技術處理,使之成光澤及軟化要求,除嘴唇塗紅和印章染色外,一般都用天然發色。

  中國的發繡,曆史悠久,早在南宋時期已有發繡這一工藝,它吸收國畫技法及絲繡經驗,在滾、纏、接多中手法運用中,充分把握多層次的“暈色”技巧,顯示出“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墨畫韻味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