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全球最怪異的11種巧克力

全球最怪異的11種巧克力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15 18:45:44

  巧克力是很受大家喜愛的一種美食,幾乎是老少皆宜,對于吃巧克力的好處與壞處大家都各有看法, 其實巧克力隻你吃對了那就利于身體健康,吃錯那就會危害你的健康,對于人們口中那些“怪異”的巧克力你都有見過嗎?今天小編與大家一起來分享那些奇怪的巧克力,并且教大家在家自制巧克力的方法。

  巧克力那是全世界的美食,不同的民族都有它獨特的做法,甚至有些巧克力公克會突發奇想,做些奇怪的巧克力,想知道奇怪的巧克力都有哪些嗎?一起來看文章吧!

  全球最怪味的11種巧克力

  1、韓國的“泡菜巧克力”

  韓國樂天集團生産的這種由牛奶巧克力和泡菜制成的巧克力已經成為韓國的一種招牌旅遊食品。樂天集團旗下的商店都有售。

  2、迪拜的“駱駝奶巧克力”

  Al Nassma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制作駱駝奶巧克力的公司。被中東人視為“液體黃金”的駱駝奶隻有牛奶一半脂肪和至少三倍的維他命C。

  迪拜的“駱駝奶巧克力”這款産品的産量十分稀少,它是由駱駝奶做成的,所以吃起來會感覺有礦物質與麥芽的味道,這款巧克力裡的牛奶含量非常少~

  目前在阿聯酋、沙特阿拉伯、阿曼、日本等國的專賣店都有售,另外從網上也買到。

  3、洛杉矶的“黃瓜伏特加口味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球出自洛杉矶一對夫妻之手。

  他們沿用法國傳統的巧克力制作方法,卻大膽使用多種奇異原料,從而賦予巧克力獨特的口味。

  他們在由黃瓜汁、伏特加酒和薄荷制成的白巧克力上加上一層黑巧克力,使其吃起來有種麻絲絲的感覺。

  這款巧克力那算是“綠色食物”材料都是非常新鮮的原料,裡面不含任何的防腐劑與其它增加劑,所以這款巧克力每年隻生産六個月!

  4、東京的“李子酒巧克力”

  “瑪麗巧克力”公司生産的這種巧克力原料主要是東京當地産的李子酒。

  這種酒是由未熟的杏浸泡在糖和半蒸餾的日本燒酒中加工而成的。“李子酒巧克力”在韓國、台灣、泰國和中國大陸等地也有售。

  5、紐約的“苦艾酒巧克力”

  因苦艾酒的緻幻性,這種由苦艾酒作原料的巧克力最早是作為一種地下試驗品進行研制的。

  它使用的原料包括嘉利寶苦甜巧克力、梨、大小茴香和如今早已解禁的苦艾酒。

  6、日本的“高達奶酪巧克力”

  作為市場策略的一部分,雀巢公司2007年在日本推出了限量版的奇巧巧克力。

  之後又開發出200多種口味的巧克力,它們都成為遊客和當地人争相選購的美食。其中,醬油口味的奇巧巧克力最暢銷。而最不常見的一種則是歐洲奶酪巧克力。它含有58%的高達奶酪,有種煙熏和鹹酸的味道。

  7、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香菇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的原料為曬幹的香菇、秘魯黑巧克力和含70%幹果的哥倫比亞巧克力。

  8、巴塞羅那的“跳跳糖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的原料包括榛仁糖、莫爾登海鹽和裹在可可油裡的跳跳糖。咬一口,跳跳糖會在你嘴裡炸開了鍋。

  9、奧地利的“花生和番茄醬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是用花生牛軋糖、格拉巴酒、鳥眼辣椒和葡萄幹點綴在黑巧克力上制成的。

  10、比利時的“哈瓦那煙草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在制作過程中使用了浸泡在朗姆酒和白蘭地中的雪茄葉。人們在吃巧克力時喉嚨會有種剛抽過雪茄的辛辣感。它們目前在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等地都有出售。

  11、西雅圖的“法式吐司巧克力”

  立志使自己和所謂“高雅”巧克力有所區别的Komforte公司在拉面、玉米片和法式吐司等食物身上找到了靈感。

  他們2009年對新開發的法式吐司巧克力進行了小批量生産,這種巧克力由33%的牛奶巧克力、貝果面包、糖蜜、肉桂和豆蔻混合制成,嚼起來有一種淡淡的奶油味道。

  售價3、5美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的專賣店有售。

  看過了最古怪的巧克力,讓我們來看看最好吃的巧克力,你吃過幾種呢?

  世界上十二種最好吃的巧克力

  NO、1 DOMORI

  意大利巧克力名店出品,選用世界上最高級的可可原料制成,口感獨特,純正。

  NO、2 pierre Marcolini

  比利時着名巧克力品牌,在世界美食比賽中最受關注。其在情人節時段出售的紅心巧克力最着名。

  NO、3 Leonidas

  比利時品牌,價格在高品質巧克力中最易被接受,其每粒鮮巧克力,從出品到入口品嘗絕不會超過四周。

  NO、4 Neuhaus

  比利時王室特供巧克力品牌之一,以種類豐富的幹果巧克力見長,别具回味的感覺。

  NO、5 DEMEL VIENNE

  奧地利的着名品牌,它經典的“貓之舌”巧克力,以入口即融的特點而得名。

  NO、6 GODIVA

  比利時皇室禦用巧克力品牌,曾為比利時王子大婚時設計與王妃同名的款式。

  NO、7 Michel Chaudun

  以其獨特的創造性,藝術性而着稱法國巧克力,可可含量高達80%以上。

  NO、8 Lindt

  瑞士的“瑞士蓮”巧克力,被公認為世界巧克力中的極品,曾生産出世界首塊入口即融化的巧克力。

  NO、9 GuyLian

  惟一被比利時王室授予金質獎章的巧克力品牌,有“巧克力王國中至尊”之稱。

  NO、10 Valrhona

  法國的最具有“星味”的巧克力,其純正的味道備受朱麗娅、羅伯茨等人的喜愛。

  NO、11 Debauve et Gallais

  法國着名巧克力品牌,是巴黎最古老,最着名的巧克力店所生産的,能給人一種豪華的感受。

  NO、12 Truffers

  法國巧克力品牌,又稱“黑蘑菇”巧克力,雖然樣子不是很好看,但口感非常松軟,味道香濃。

  好吃的巧克力你吃過幾種,那怪味的你又對哪個感興趣呢?

  孕婦可以吃巧克力嗎

  孕婦要少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内含有咖啡因,每塊标準大小的巧克力内含有50毫克咖啡因;孕婦每日攝取300毫克以上的咖啡因可能會導緻孕婦流産,胎兒體重下降 。但巧克中含有的銅元素對胚胎的正常發育具有重要作用。

  孕婦吃巧克力對寶寶的益處

  芬蘭科學家們在《新科學家》雜志中撰文表示,與不吃巧克力的媽媽生出的孩子相比,那些定期吃巧克力的媽媽生出的孩子,對新環境産生的恐懼感較輕。

  赫爾辛基大學的科學家讓300名孕婦記錄她們的巧克力消費量與壓力水平,結果發現,孕婦食用巧克力對胎兒的行為會産生積極影響。報告另外指出,在孩子出生6個 月後,那些食用巧克力較多的母親,她們的孩子會産生更多好的行為反應。

  芬蘭科學家也承認,他們仍未确定巧克力的消耗量、嬰兒行為是否還與其他因素有關聯。他們推測他們所觀測到的影響,源于巧克力中與積極行為有關的化學成分, 而這些化學成分是通過子宮傳遞給胎兒的。

  吃黑巧克力還是牛奶巧克力好?

  黑巧克力即純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口味不同。兩者的區别是,黑巧克力的脂肪要低于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每100克含24克脂肪,而牛奶巧克力含33克),而且黑巧克力 所含的鹽分少(12微克對84微克)、糖分多(64克對55克)。真正會吃巧克力的人都隻喜歡黑巧克力,但是對于孕婦來說要注意的是,等量的黑巧克力與牛奶巧克力相比,前者含有的 咖啡因比較多。

  孕婦吃巧克力的注意事項:

  準媽媽吃多少巧克力才合适?

  懷孕期間,每天食用不超過100克的巧克力對健康是大有益處的!巧克力内含咖啡因,每塊标準大小的巧克力含有50毫克的咖啡因。

  如果孕婦每日攝取300毫克以上的咖 啡因可能會導緻流産,使胎兒體重下降,也有可能導緻早産。另外,過多食用巧克力會使一些必需的營養素缺乏,這就會影響孕婦的身體健康,不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

  而且有的 巧克力所含糖分太高,可能誘發孕婦患妊娠期糖尿病。

  巧克力的做法

  主料:黑巧克力

  工具:巧克力模具,溫度計,一個盆或者玻璃碗,一個可以盛水加熱的鍋,刀,案闆

  做法

  1、手工巧克力做起來不難,需要的工具就是漂亮的巧克力模具,還有一個溫度計,再備一個盆或者玻璃碗,和一個可以盛水加熱的鍋,刀和案闆就OK了

  2、黑巧克力用刀切碎,這樣是為了加熱融化的時候更容

  3、切好的巧克力放在盆中,盆放在一個盛了水可以加熱的鍋中。盛巧克力的盆或者碗最好深一些,以免在制作的過程中有水進入。

  4、一邊加熱一邊攪拌,将巧克力加熱到50-55度之間

  5、溫度到了,關火,把盆拿出來,繼續一個方面攪拌至溫度降至27度左右

  6、然後再複加熱,我的巧克力少,放在剛剛加熱過的水中一下下,溫度就可以達到30-32度之間

  7、融化好的巧克力,亮晶晶的哈

  8、我把巧克力倒在裱花袋裡,這樣好操作一些。

  9、将花嘴剪開一個小口,從模具底部開始擠,慢慢提起,不要太高,以免有氣泡

  10、收尾的時候掐一下,就OK了。入了模的巧克力可能不平,拿模具輕輕震一下就平了

  11、白巧克力的溫度略有不同。

  12、同樣切碎

  13、加熱到45-48

  14、降到26度

  15、再加熱到29-31度之間,入模之後入冰箱冷藏。大概1-2個小時就可以脫模了

  16、桌上放一張紙巾,把模具輕輕磕,就可以輕松脫模

  結語:大家在吃美味巧克力的同時可千萬不要忘記它的高脂肪與高熱量,如果你平時喜歡吃巧克力但卻不喜歡運動的話,那可就危險了。想吃沒有任何添加劑的巧克力你可以按照文中的方法自己在家制作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