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雨水節氣養脾胃 初春養生防春寒

雨水節氣養脾胃 初春養生防春寒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7 01:55:09

  雨水節氣調養脾胃最重要

  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聯系到養生應該着重強調雨水節氣“調養脾胃”的重要性。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髒的關系中,五行中的土對應于五髒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髒的生理功能。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發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洩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五髒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五行相生相克關系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于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郁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滞,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中醫學稱脾胃為“水谷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髒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着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并指出:“内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内,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欲、姿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内虛也。善養内者,使髒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曆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幹燥,嘴唇幹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髒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黃粥,以補腎。”(鮮地黃150克,搗汁備用,粳米50克洗淨,冰糖适量,同入鍋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後,将鮮地黃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鐘即好。)二曰防風粥,用以祛四肢之風。取防風一份,煎湯去汁煮粥。三曰紫蘇粥,取紫蘇一份,炒至微黃,略有香氣時,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藥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

  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欲、不妄作勞,以養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随着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初春養生:暖冬過後須預防春寒病

  暖冬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專家提醒人們,在暖冬過後要提防春寒病的發生。氣象醫學家指出,暖冬氣候使得大地水分蒸發快,氣候變得異常幹燥,容易使人出現口幹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發澀、皮膚幹燥和發癢等症狀。幹燥的氣候還會大大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從而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暖冬過後,必定會有一段時間的春寒。冷暖氣流交彙,使得氣候忽冷忽熱,變化無常,這對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人威脅極大。它可使高血壓病人發生腦中風,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忽冷忽熱的氣候還易使兒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紅熱、感冒等疾病。

  為此,專家提醒,要預防春寒病的發生,體質虛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在冬去春來之時,不要急于脫掉冬裝,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适應新的氣候條件;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居室内應及時除塵通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适當做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體适應春季多變的氣候。

  雨水時節的飲食療方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正是養生的好時機。雨水後天氣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幹燥,嘴唇幹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此節氣時北方食療以粥為好,如蓮子粥、淮山粥、紅棗粥等;而南方特别是珠三角一帶的食療多以湯為好,如猴頭菇煲鮮雞湯、雲苓淮山煲瘦豬肉湯、菠菜滾牛肉片湯、淮山北芪豬橫脷湯等;也宜氣溫濕冷時以炖湯養脾胃,如冬蟲夏草炖水鴨、眉豆花生炖雞腳、杞子淮山炖豬月展肉等。中藥材調養時要考慮脾胃功能的特點,如用生發陽氣之法來調補脾胃,可選用西洋參、沙參、決明子、白菊花等。雨水時節,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會随着春季的陽氣升發而上升,所以更應特别注意肝氣的疏洩條達。自然界一派生機,特别是南方萬物欣欣向榮。養生者亦須振奮精神、勃發朝氣,志蓄于心,身有所務。

  下面介紹幾款簡單易得的飲食療方:

  (1)仙人粥

  配方:制何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紅棗3~5枚。紅糖

  做法:将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内煮粥,粥将成時,放入紅糖或冰糖少許以調味,再煮一會兒,沸即可。

  此粥有補氣血,益肝腎之功效。通用于肝腎虧損,發須早白,血虛頭昏耳鳴,腰膝軟弱,大便于結,以及高血脂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痫,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病症。

  (2)銀耳粥

  配方:銀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淨洗好銀耳,淘洗幹淨大米,放入鍋内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此方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适用于自汗盜汗,遺精腰痛,婦女帶下等症。

  (3)菊槐綠茶飲

  潔淨的菊花、槐花、綠茶各5克,放入瓷杯。用滾開水沖泡,加蓋後浸泡10分鐘,不時代茶飲用。可清熱去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