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過于追求完美反而更容易出錯

過于追求完美反而更容易出錯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5 23:16:50

  過于追求完美反而更容易出錯

  “完美主義是一種流行病”。誠然,加快的社會節奏讓人更加精益求精,但過度的完美主義卻會弄巧成拙,讓人焦慮沮喪而又難登成功之巅。一方面,瞬息萬變的時代困擾着家長們,讓他們給子女的成功施加了更大壓力,通過口頭語言、歎氣、沉默和皺眉等方式塑造出具有完美主義性格的後代。

  另一方面,這種個性反而讓人僵化,失去了适應多變世界的靈活性,對不确定的事物容易焦慮。

  首先,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定的标準往往高不可攀,因此注定收獲無情的挫折,甚至沉浸在失敗前的擔驚受怕和失敗後的悲觀喪氣中。

  第二,高标準的人并不都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的關鍵在于過分擔心出錯,認為任何一次表現都是自己能力和形象的全部體現。“哪怕遇到地震也絕不會不化妝就跑出去”,他們想方設法回避或掩蓋錯誤,也因此很難從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中得到成長和提高,比如一些運動員在上升時期就早早結束運動生涯。其實,越怕出錯就越容易出錯,心理學研究證明,過強動機會讓運動員動作變形、學生記憶力下降。

  第三,擔心出錯還可能演變成對自己行為的懷疑、不确定感,從而重複無意義的動作、反複檢查,這些都是強迫症和廣泛性焦慮的重要症狀。

  另外,完美主義者還跟周圍人過不去。完美主義者通常先入為主地覺得自己比别人更能幹,因此對人際交往感到厭倦,對他人和社會容易挑剔、仇視甚至攻擊。古代詩人屈原的一生就頗具完美主義的悲情色彩,他“懷瑾握瑜”,不屑與市井大夫為伍,“舉世皆濁我獨清”,最後對外界完全絕望,隻得懷石沉江。

  其實,“完美”并不等于“優秀”:前者是懊喪不成功,後者是享受成功。如果“完美”已經成為你的束縛,記得常常溫習不完美的好處。首先,轉移注意力。在追求“最好”疲憊不堪時暫停一下,看場電影、打場球,再重新審視快樂的真正所在。其次,故意犯錯誤。一向妝容完美的你可以試一次素面朝天出門:别人嘲笑你了嗎?小看你了嗎?新的感覺會給你新的思路。

  重新評估自我能力調整心态

  沈家宏表示,完美主義是一種自我強求,是對一種不可能達到的境界的強求。它永遠隻追求結果,而全然不在乎過程。所以完美主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就是為了結果而沒完沒了地自我折磨。以下提供四條調整的建議,提供給追求完美者參考:

  一、重新審視和評估自己的能力。一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我們不是萬能的上帝,所以要允許自己有所不能,有所不為。對能力之内的事就全力改變它,對能力之外的事就全然接受它,如此我們的内心才能獲得平安和快樂。

  二、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病态的完美主義追求最好,合理的完美主義是追求更好。如何區别兩者,前者的目标是現實的,可以達到的,而且隻要達到了目标他就會滿足着并快樂着,他既重視目标的達成,也重視過程;而病态的完美主義的目标是不現實的,是無法實現的,而且在他要達到其中的一個目标之後,立刻又會出現一個新的更高的目标,所以他永遠不會滿足。追求完美就等于追求死亡,因為一旦我們要求完美,我們就不可能再有進步和成長的空間。

  三、重新認識缺憾、失敗和瑕疵。完美主義實質上是對自我的不接納,不允許自己有陰影,隻能有光明面,好的一面,優秀的一面。其目的是成為讓自己變得更理想,更強大,有一個美好的自我形象。其實我們會看到追求完美本身已讓我們自己變成了不完美,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缺陷,會讓我們陷入一個無法解脫的悖論。解決完美主義要從提高自信開始,而自我接受尤其是接受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便是自信的開始。在另外一種意義上,不完美可能才是真正的完美。

  四、追尋自我強求的源頭。我們不可能都成為英雄,其實英雄也是凡人。完美主義在追求一種英雄式的生活。讓自己時時強大,事事勝利。當然這樣的強求也非天生的,我們所有的自我強求大都源自早年父母對我們的強求。所以要徹底鏟除完美主義可能要從接受他人開始,更重要的是接受我們的父母開始。當我們能接受自己的父母時,我們就能接受自己,當我們接受了自己,便沒有了自我強求的土壤,沒有了土壤完美主義就會枯萎滅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