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齡的增長,人們身體抵抗力會越來越低,出現疾病的幾率會越來越高,其中膝關節疼痛就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病症,導緻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很多中老年人出現膝關節疼痛的時候,嚴重的都不能走路,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膝關節疼痛時的按摩方法吧!
1點揉痛點
用手指按壓,找到膝關節周圍的壓痛點,用拇食指腹在壓痛點處進行點揉,壓痛點多位于膝關節内外側、髌骨上下及膝後腘窩處。膝後腘窩處可以用食中指點揉。按揉每個痛點時注意力度,先由輕至重點揉20次,再由重至輕點揉20次。
此手法可以促進痛點炎症吸收,松解粘連,特别适用于各種慢性膝關節疾病。
2 點揉穴位
點揉膝關節周圍的一些特定穴,每個穴點揉1分鐘,以酸脹為佳。關節水腫時,點揉穴位療效較好。
(1). 血海穴、梁丘穴
位置:下肢繃緊,膝關節上側肌肉最高處,内為血海、外為梁丘。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的血液供應,配合股四頭肌鍛煉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尤其對改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擡腿無力、屈伸困難,效果顯著。
(2). 犢鼻穴、膝眼穴、委中穴
位置:屈膝,在膝部,髌骨與髌韌帶外側凹陷處為犢鼻穴,内側凹陷處為膝眼穴。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作用:刺激此三穴可增加關節内血液供應和潤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3). 陰陵泉穴、陽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位于小腿的内側,膝下高骨後側凹陷處。陽陵泉穴位于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高骨稍前凹陷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疏通下肢經絡,改善小腿無力、疼痛等異常感覺。
(4). 三陰交穴、足三裡穴
位置:三陰交穴位于内踝高點上四橫指處。足三裡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處。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令下肢有力。具有補益肝脾腎,健步強身的作用。
3 掌揉髌骨
以掌心扣按髌骨,在保持足夠壓力的情況下,使髌骨産生向内向上的輕微運動,在此基礎上,帶動髌骨做環轉運動2~3分鐘。按壓時,以髌骨下産生酸脹溫熱為宜。此手法适用于膝關節骨質增生、髌骨軟化症、膝關節水腫及伸膝裝置外傷性粘連、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4 拿捏股四頭肌
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拿捏股四頭肌(即膝蓋上豐厚的肌肉]約1~2分鐘,以微微酸脹為度。此手法可有效增加股四頭肌内的血液供應。特别是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股四頭肌内側頭萎縮,膝關節不能伸直者。
5 彈撥膝關節内外側肌腱
用雙手除拇指外其餘四指觸摸膝關節後窩内的兩側,可以摸到兩側有兩根“大筋”,此即是大小腿主要肌腱穿行處。膝關節病患者多由于膝關節不能充分伸直而引起這些肌腱“攣縮”,久之腿就會無法伸直。用雙手四指經常彈撥此兩處“大筋”,可以起到舒筋通絡的作用,松解攣縮,恢複肌腱原來的長度。這樣,漸漸地膝關節就能伸直了。
6 拿揉小腿肚
用手掌輕揉地拿揉小腿肚。每側各1分鐘,以小腿肚微微發熱為佳。此手法的作用是松解患者小腿肚痙攣的肌肉,增加小腿後側肌群的血液供應。
7 擦膝蓋
可在膝蓋周圍塗擦少量紅花油或扶他林,然後用一隻手快速在膝蓋周圍的皮膚上來回擦動,以關節周圍産生熱感為佳。能夠有效增加血供,改善因血供不良而出現的麻木、僵硬感。
8 轉膝提腿
站立,雙下肢并攏,膝關節微屈,身向前傾,兩手掌分别按在兩膝上,膝部左右旋轉40次;然後坐下,讓兩下肢懸空,提起左腿,如踢球狀30次,左右輪換。此方法主要是活動關節内部各組織,促進關節内潤滑液的分泌和滋潤。
結束手法
以雙手手掌按壓并吸附住患者的腿部雙側皮膚及皮下組織。做快速的搓動,由大腿向小腿方向操作,以深層組織有熱感為宜。
出現膝關節疼痛,症狀比較嚴重的話,最好還是到醫院做一個詳細的檢查,查明導緻出現疼痛的原因,對症治療比較好,如果想采取按摩的方式緩解疼痛的話,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到正規專業的地方進行按摩,對于膝關節要做好保暖的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