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災後心理救助常識 救助者心理救助知識解答

災後心理救助常識 救助者心理救助知識解答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12 13:45:45

  災難牽動着所有中華兒女的心,在幫助别人的時候,不要忘記同樣要照顧好自己!

  救助者心理救助知識解答

  1、如何幫助幸存者度過心理危機

  災害之後,受災者有時會因悲痛、無助,轉而抱怨、氣憤,甚至責怪救災人員,這是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你大可不必因此激動或生氣,為了更好地發展工作,務請尊重受災者的苦難現實,接納他們情緒感受,并适當給以心理支持。

  2、除了談話,我們還能做什麼

  一句話,四個“無”,即無言的陪伴、無條件的傾聽、無限的關懷和無條件的接納。

  在危機事件後,每一個當事人都有恐懼的心理,此時很多人以為需要說一些話來安慰當事人,其實這是極錯誤的做法。因為這時候你所說出的話,大部分是為了降低你自己内心焦慮的話,對恐懼而言其實都是廢話。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

  讓被助者一吐為快,是心理援助一個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的步驟,讓被助對象說出心裡話,讓被助對象說出心裡話,像倒垃圾一樣,把内心深處的負性感受、想法不加掩飾地表達出來,才能引導他們向積極方面走。當事人在危機事件後往往特别渴望關懷和理解,有時一杯溫水勝過千言萬語,手中感覺熱水的溫度及眼見你關懷的動作,這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對于哭訴着,最錯誤的做法,是叫他們不要難過、不要哭泣。其實正确的處理方法是給他一張面紙,他會感覺到被你接納,終于有人可以讓他大哭一場,心中的刺痛便得以疏解。此時還要告訴他,哭泣、悲傷、内疚等都是人在痛苦時的一種很自然的情感表現,不是軟弱,這是正常的。

  3、我父母在地震中遇難隻剩下兄弟二人,處于非常難過時期,但是弟弟對未來表現的很樂觀,兄長比較悲觀,這是怎麼回事

  每個人對危機應激反應的外在表現不一樣,一個人雖然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很樂觀,但是他内心的創傷可能更嚴重,要給予同等的關照,千萬不能忽略他。

  另外一種情況可能是,遇到災難後,受到的心理創傷程度、個體對災難的認識和理解、個性特征、親人和朋友給予的支持程度、适應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導緻弟弟持樂觀态度,能較快地走出心理陰影。

  4、身邊的親友,每當想起災難的事情就會很恐慌,我們應該怎麼幫助他們

  首先,我們應該在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的身邊,給他們安全感。除了通過身體接觸的方式讓他們感到身邊有人陪伴,對兒童也可以給他們一些柔軟的物體,讓他們抱着,如枕頭、布娃娃等。

  當恐慌結束後,必須告訴他們是因為剛才想起的事情引起了恐慌,其實他們現在非常安全。如果他們中有人經常有這種恐慌情形出現,建議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幫助。

  5、災難發生後,他/她失眠、做惡夢,我該怎麼辦

  遇到這種情況,您可以在他/她睡前陪伴他/她一會兒,跟他/她講講話,或放點輕松的音樂。如果他/她一直無法入眠,則可以考慮陪伴他/她睡覺。

  如果他/她做惡夢驚醒,要陪伴在他/她身邊,幫助他/她再度入睡。早晨醒來後,要告訴他/她做噩夢是正常的,不要過分擔心。如果他/她持續做噩夢,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工作人員的幫助。

  6、大災後我的身體受傷流血卻不感到疼痛是怎麼回事

  身體麻木的表現是由心理應激引起的,表明還沒有從當時災難中解脫出來,但必須及時進行傷口的包紮治療,預防感染。

  7、災難發生後,他/她經常問我訴說那次災難的過程,我要不要制止呢

  很多人認為,在災難後要盡量回避談論那次災難的過程,其實這種想法不是科學。應該允許他/她說出那次災難的過程,讓他/她像倒垃圾一樣将内心深處的負性感受、想法不加掩飾地表達出來,而且可以說得具體、詳細些,我們要認真、耐心地傾聽他/她訴說。時間長了,不要限制他/她的傾訴,才能引導他們向積極的方面走。

  8、我的親人在這次災難中殘疾,我該如何面對這個事實

  首先要介紹親人殘疾的事實,給予像以前一樣的關照,不要讓他/她産生被歧視的感覺,要把他/她當作一位正常人。鼓勵他/她多與他人接觸,放手讓他/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事情要給予表揚,增強他/她的自信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9、災難發生後,他/她經常問起那次災難過程中的事情,我要不要回避他/她的問題

  雖然談論災難過程的事情會讓人産生害怕、挫折、悲傷等消極情緒,但是不要試圖回避這些事情,應該誠實地回答他/她提出來的每一個問題。有時候,他/她不止一次地問同樣的問題,您應該不厭其煩地給予認真的回答,不要敷衍他/她。

  有些人認為不幸是由于他/她造成的,應該耐心引導他/她充分認識到災難是不是由于他/她造成的,自然災害是無法避免的,幫助他/她從深深地自責中擺脫出來。

  10、雖然災難過去了,但是他/她問還會不會來地震,如果再來地震怎麼辦,我該如何回答

  遇到這種情況,您不能跟他/她說不會再有了,但是您可以教給他/她一些簡單的防震措施和方法。如果可能,可以一起進行防震和逃生的模拟演練。要讓他/她清楚,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危害性。當災難來臨最快捷的逃生方法。

  11、他/她會有意去尋找創傷經驗有關的事物,我要不要勸阻呢

  災難發生後的前期,最好不要讓他/她接觸與創傷經驗有關的事物。如果迫不得已,則要讓他/她有充分心理準備,可以問他/她這個事物您想起了什麼,允許他/她進行充分的言語表達和情緒宣洩。

  雖然直面與創傷經驗有關的事物有時有會有治療效用,但是一定要審慎用之,要注意這些事物可能會對個體産生的心理和行為變化。

  12、災難發生後,我想要搬家或全家出去旅遊,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忘掉這次慘痛的經曆嗎

  雖然環境改變,但是心理的陰影還是存在,因此搬家或外出旅遊對心理恢複幫助不是特别大,待在原來的地方,積極參與重建家園的工作中可能對心理恢複幫助。

  13、如果我要尋求心理幫助,哪裡可以找到心理專業人員

  您可以查詢專業的心理機構,或通過當地的紅十字會推薦專業心理人員,還可以去醫院尋找心理醫院。

  14、如果他/她的心理問題我實在沒有辦法解決,該怎麼辦

  盡快向專業心理工作人員求助,最好請當事人能親自到場。實在不行,您要詳細了解他/她的問題是什麼,給心理專業人員作出清晰的描述,以幫助心理專業人員準确地界定問題,提出科學和合理的心理治療方案。

  15、如何幫助自己度過心理危機

  目睹嚴重的災難、駭人的景觀以及承受救災工作的過度負荷與不順利,甚至危及個人生命财産的損傷等,這些沉重的壓力,均會沖擊人們的身心,造成許多的生理與心理反應。這些反應均是短暫的正常反應。它需要時間來慢慢撫平,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及時與朋友、同時交流,讓您逐漸恢複平靜。

  16教育工作者更急需心理支持嗎

  各種災難讓學童面臨空前重大的壓力。學校複學之後,學童心理複健的責任便直接落在教師的肩上。然而大多數的教師也是災難的受害者,承受着喪失親友的傷痛、喪失财産的損傷,同時身兼受災者與救災者的雙重角色。即便是自己未親身經曆災害、失落親友,但經由媒體的報道或親友間的傳述,也真切地感受到災難的震撼。因此,在複學之後,如何面對尚未平複的心理創傷勢必成校園内每一位成員所必須立即面對的。若角色無法現平複自己情緒,将對學童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出現上述反應時,請注意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而您能為自己做的事就是試着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與痛苦,早日從災變的沖擊中恢複過來。

  17、我是一名志願者,當看到救災工作進程緩慢時,我總是破口大罵,自己都控制不力自己,我怎麼了

  這是心理将要崩潰的表現,适當的休息,合理的飲食;與同事進行情感交流,疏遠心理壓力,盡快換防;在災害與傷痛過去之後,要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盡量維持正常。

  18、我是一名記者,即使奔赴抗災一線,我該做哪些心理準備

  首先進行自我鼓勵,告訴自己我一定行、我可以的……

  做好自己的作息規劃,保證飲食、保證适當的休息,轉換思路,調節情緒。例如,單獨的時候哼唱歌曲,與親友溝通保持聯系,帶一些增加信心的物品,比如父母給的護身符,多給朋友發短信等,做好面對災難和辛苦的心理準備。

  19、如何進行解放軍指戰員的心理調試

  在“5.12”地震救災過程中,搶險部隊官兵面對死亡、屍體和廢墟,還有晝夜不斷地疲勞作戰,很容易産生精神緊張、情緒不穩、焦慮、失眠等不良心理傾向,因此需要對這部分官兵進行心理救助。

  部隊要建立一個心理恢複系統,給官兵進行心理減壓,以放松心情。用集體心理暗示的疏導方法進行專業心理疏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