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糖尿病注意事項 細數糖尿病用藥十大誤區

糖尿病注意事項 細數糖尿病用藥十大誤區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6 03:16:02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藥店,像感冒發燒這種小毛病,簡單的還是可以應付,一般也沒有什麼大礙,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用藥還是有所顧忌。那麼現在就随小編一起了解糖尿病患者在用藥方面都存在哪些誤區?早期症狀有哪些?我們該怎麼樣的科學膳食來降低血糖?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吧

  糖尿病用藥十大誤區

  誤區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藥

  我們知道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主要先通過飲食控制、還需要适當的體力活動、有規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緒、肥胖者需要減肥,再觀察兩個月左右。如果經過這些措施處理後對于血糖的控制滿意的話,接下來就需要堅持非藥物治療,隻有經過上述處理方法後血糖控制不滿意者,才需要适當的使用降糖藥物治療。

  誤區二:同類藥物合用

  口服降糖藥有促胰島素分泌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等多種,每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各不相同,但同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張同一類藥物合用。同類藥物合用有時會導緻嚴重低血糖。

  誤區三:選藥不當

  如肥胖患者應用促胰島素分泌劑,兒童患者應用磺脲類口服降糖藥,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應用雙胍類藥物,急性并發症如酮症酸中毒或嚴重的慢性并發症如糖尿病腎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藥,都不是合适的選擇,應該盡量避免。

  誤區四:憑感覺服藥

  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會根據自己感覺症狀來判斷自身的血糖控制的好壞。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自覺症狀不太明顯,吃藥與不吃藥在感覺上相差不對太多,于是就認為用不用藥不重要。

  誤區五:隻吃藥,不複查

  去醫院化驗血糖一個方面是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況以及臨床治療效果怎樣,同時也可作為選擇藥物治療及調整藥量的重要依據。随着病程的時間延長,許多磺脲類降糖藥物的效果在逐漸降低,醫學上被稱之為“降糖藥物繼發性失效”。并且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複查,自己覺得一直沒間斷治療,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現藥物繼發性失效,實際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藥,結果還是出現了并發症,原因就在于此。

  誤區六:中醫藥根治糖尿病

  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目前還都沒有解決糖尿病的根治問題。客觀地說,中藥在糖尿病慢性并發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藥效果遠不及西藥。

  誤區七:過度降糖

  許多糖尿病患者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來,往往多種藥物聯合、超劑量服用,這樣不僅使藥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矯枉過正,引發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險。

  誤區八:擅自停藥

  現在的糖尿病還不能夠徹底治愈,這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患者通過服藥治療,使得血糖達到正常值、自覺症狀才會消失,但這些并不表明着糖尿病已經痊愈,患者還應該繼續用藥維持下,同時不能放松飲食控制和加強體育鍛煉,不能擅自停藥,不然會造成高血糖升高、使得病情持續惡化。

  誤區九:頻繁換藥

  藥效的發揮會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随着用藥時間的延長,藥效才會慢慢的顯現出來。許多患者不了解這一點,服藥沒幾天,對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滿意,即認為所服藥物無效,急于換藥。事實上,有些降糖藥(如胰島素增敏劑)服至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會達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輕易認為某種藥物無效。較合理的方法是:根據血糖水平逐漸調整服藥的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或與其他藥物聯用。

  誤區十:忽視個體化用藥

  糖尿病用藥強調個體化,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如胖瘦、肝腎功能狀況、年齡等)來選藥。所謂“好藥”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藥,并非新藥、貴藥才是好藥,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藥未必另一個患者也适用。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病人,用優降糖效果越來越差,血糖長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現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後來他聽别人介紹二甲雙胍不錯,買來服用後不久,就導緻腎損害加重并出現了“乳酸酸中毒昏迷”。

  糖尿病早期症狀

  因體内的糖份作為尿糖排洩出去,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維持身體的基本需求,會常常感到異常的饑餓、食量大增,但依舊饑餓如故;平時不吃甜食的人也開始不加選擇地吃很多甜食,這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了,這些異常症狀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1.饑餓和多食

  因體内的糖份作為尿糖排洩出去,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維持身體的基本需求,會常常感到異常的饑餓,食量大增,但依舊饑餓如故;平時不吃甜食的人也開始不加選擇地吃很多甜食,這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了,這些異常症狀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2.手腳麻痹、發抖

  糖尿病人會有頑固性手腳麻痹、手腳發抖、手指活動不靈及陣痛感、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間小腿抽筋、眼運動神經麻痹,重視和兩眼不一樣清楚,還有自律神經障礙等症狀,一經發現就要去醫院檢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應多加預防骨質疏松。

  3.疲勞、血壓高、尿液發白

  糖尿病會感到容易疲勞,全身倦怠無力。沒有從事勞動或體育運動,身體常常無原由地感到疲憊不堪,感到雙腿乏力,膝蓋酸軟,尤其是上下樓梯的時候;感冒後經常長疖瘡或血壓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氣味,此時就該及早去醫院檢查了。糖尿病在初期很難感覺到症狀,當有感覺時,病情已十分嚴重了。因此,定期作健康檢查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發現的越早,血糖值越容易控制,能防止病情惡化,糖尿病的并發症也少。

  4.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急劇下降。當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站起來時眼前發黑,眼皮下垂,視界變窄,看東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從遠視變為近視或以前沒有的老花眼現象等,要立即進行眼科檢查,上述症狀就是糖尿病會引起的視力障礙、視網膜出血、白内障、視力調節障礙等疾病的明顯表現。

  5.體重下降

  中年人的身體日漸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發現體重下降很快,就應考慮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會增大胰島素的需求量,導至病情急劇惡化。

  補硒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的過程是長久而又繁雜的。糖尿病的治療重在日常的保養及飲食的注重。那麼糖尿病飲食方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硒作為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對糖尿病有着極其重要的治療作用。硒最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補充适當的硒有助于改善胰島素自由基防禦系統和内分泌細胞的代謝功能,這為預防糖尿病并發症發生提供了新依據。另外,硒也可以通過改善糖尿病血液粘滞性增高狀态,延緩糖尿病并發症發生,改善糖尿病預後。

  硒是構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島β細胞氧化破壞,使其功能正常,促進糖份代謝、降低血糖和尿糖。此外,硒除了産生胰島素樣作用以外,還有與胰島素協同的作用,這使得硒在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更為引人注目。

  因此,糖尿病人日常補硒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硒的食物,如魚、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

  糖尿病人的飲食

  随着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因其是終身代謝性疾病,又常常并發多種疾病,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帶來了極大影響。糖尿病患者除正規使用藥物治療外,多吃蔬果,利用它們的降糖作用也能收到一定的功效。

  一、南瓜

  當南瓜與澱粉類食物同食時,會提高胃内容物的黏度,延緩胃的排空,果膠在腸道内充分吸水後形成一種凝膠狀物質,可延緩腸道對糖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此外,南瓜中微量元素钴含量豐富,钴是人體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所必須的微量元素,能夠促進體内胰島素的分泌,可降低血糖。

  二、苦瓜

  苦瓜有“植物胰島素”之稱。藥理試驗發現,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不僅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而且還可刺激胰島素釋放,有非常明顯的降血糖作用。有人用苦瓜皂甙制劑口服治療Ⅱ型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病人适當攝入苦瓜,有利于控制血糖。

  三、洋蔥

  性味辛溫,甜潤白嫩,是人們喜愛的佳蔬。洋蔥不僅含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質,對糖尿病有輔助治療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擴張血管,調節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因此,對糖尿病伴有血脂異常者最為适宜。方法是用洋蔥100克,開水泡後加醬油調食,每天1次。

  四、黃瓜

  性味甘涼,甘甜爽脆,具有除熱止渴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瓜含糖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從中獲得維生素C、胡蘿蔔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等。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體内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壓者,每天食黃瓜100克,大有裨益。

  五、菠菜

  性味甘寒,止渴潤燥,是輔助治療糖尿病口渴喜飲的最佳蔬菜。常用方法是用菠菜60克洗淨,雞内金15克,白木耳20克,加水适量,煮熟後吃菜飲湯,每天2次。小扁豆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素,具有降糖、降甘油三酯和有害膽固醇的作用。用小扁豆30~50克煮食,每天1次,對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者有良效。

  六、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是補肺健脾、利尿除濕的食藥兩用之品。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薏苡仁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壓者。

  七、黃秋葵

  黃秋葵是一種植物,原産于非洲,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鈣等,能提高視力,防止白内障的産生,還具有護肝養胃防便秘的功效,鈣的吸收更高于牛奶。它還可以降血壓,治療糖尿病。材料:黃秋葵400克、紅黃辣椒各一條、罐頭豆鼓鲮魚、鹽、白糖适量調味。做法:将黃秋葵、辣椒洗淨先切頭,再切片,熱鍋下油,放一半豆豉鲮魚再加黃秋葵辣椒片爆炒2—3分鐘,調味即可。

  總結:通過上文的了解我們知道糖尿病的病因要麼是遺傳引起的問題要麼就是飲食不當引發的,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是因為自身飲食習慣不科學才導緻疾病的發生,如果想遠離糖尿病我們必須要保證自己有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少吃含糖、含鹽量高的食物。同時多吃水果利用它們的降糖作用來降低血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