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從中醫方面看失眠 中醫藥及食療保健方法改善睡眠質量

從中醫方面看失眠 中醫藥及食療保健方法改善睡眠質量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8-13 16:56:30

  睡眠問題已經是一種難題,上升的人數也很多。我國超3億國人有睡眠障礙,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失眠到底要怎麼治療呢?下面跟随作文庫知識百科看看中醫怎麼說。

  失眠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淺、睡中易醒、早醒、睡中多夢、醒後疲乏或缺少清醒感,雖不屬于危重疾病,但卻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妨礙正常生活、工作,長期的失眠還容易導緻精神障礙和誘發器質性疾病。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氣血陰陽失和,使人不能入寐或睡不安穩,不同的睡眠問題各有原因,通過中醫藥及食療、保健方法可調整人體髒腑氣血陰陽平衡,進而改善睡眠質量。

  入睡困難多因“火”。這裡的火分實火和虛火。實火多因突發事件引起,因心肝火盛導緻,表現為入睡困難或徹夜難眠,心煩急躁、焦慮易怒、面紅口苦、大便幹等。

  調理方法有:1、輕症者可進行20~30分鐘左右的快步走或小跑,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放松治療有助減輕應激、緊張和焦慮,失眠狀況也會随之改善。2、也可睡前按摩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1小時,此穴為肝經的腧穴、原穴,有舒肝氣、調暢氣血的作用。具體方法是:取坐位,用手拇指的指腹沿足趾、次趾甲縫向上移壓,按壓時有酸脹感。如果按上去感覺較痛,說明患者肝經氣盛,容易生氣,可按壓與指揉結合。3、重者可在睡前1小時飲用蓮子肉10克、蓮子心5克、炒酸棗仁10克、夏枯草10克(年輕女性可用黃芩葉10克代夏枯草)泡的茶水100毫升,可清肝火、安心神。

  虛火多因病久或心肝腎陰虛所緻,表現為入睡困難、口幹心悸心煩、腰酸軟、手足發熱等。

  調理方法有:1、輕症可給予靜心和放松緩解。選八段錦、站樁或慢走中的任一種活動,每天練習一次,每次30分鐘,可使肌肉、心情放松,調補五髒、協調陰陽。2、睡前1小時飲用蓮子肉10克、百合10克、炒酸棗仁10克、炒柏子仁10克泡的茶水100毫升,以滋心安神。3、睡前半小時,用夜交藤15克、黃芩葉10克、肉桂2克煮的熱水泡腳,并自揉湧泉穴10分鐘。

  睡眠輕淺多因“虛”。思慮過度、暗耗心血,久病或老年腎精不足,易緻睡眠輕淺易驚醒。

  調理方法有:1、下午以後避免食用易引起興奮的物質(如酒精、咖啡、濃茶等),夜間卧室環境應安靜、舒适,保持溫度适宜。2、睡前1小時飲用桂圓肉10克、紫靈芝10克、炒酸棗仁10克、炒柏子仁10克泡的茶水100毫升,補腎益心安神。3、睡前半小時,用夜交藤15克、紅花3克、肉桂2克煮的熱水泡腳15分鐘。

  易醒多夢“心腎衰”。中醫認為, 晚上睡眠多夢易醒,早上黑眼圈、眼袋明顯,這些都是心腎衰弱的表現。這裡推薦一款代茶飲,建議每天睡前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後就能看到明顯改善。取紫靈芝10克、炒酸棗仁10克、百合10克一起沖泡,睡前飲用100毫升即可,補腎益心的效果非常好。症狀重者可配合使用夜交藤15克、黃連6克、肉桂2克、丹參10克煮水,在臨睡前半小時泡腳。

  醒後疲憊多痰濕。中醫認為,醒後疲勞是濕氣重導緻的,濕氣重會造成身體淤堵,脾髒受損,多餘的濕氣聚集讓人四肢沉重、疲勞、失眠,尤其是肥胖人群。食用健脾、祛濕食物能改善睡眠。可用荷葉10克,冬瓜皮、生苡仁各15克一起煲湯或煮粥,也可用陳皮5克、玫瑰花5克泡茶飲用,睡前1小時喝50毫升。痰濕多由脾胃化生,腹部為脾肝腎及六腑所居,按摩腹臍,可以健脾除痰瘀。具體方法是:夜間入睡前(排空小便)和早上起床前,取仰卧位,雙膝屈曲,全身放松。可雙手放脅肋,手掌輕輕向下推6次;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着腹部,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分别順時針方向輕輕摩上腹(摩胃脘)、臍部(摩臍)各6次,每天堅持做。

  養心安神 推薦山藥百合蓮子甜湯

  主要功效:補益脾腎、養心安神

  推薦人群:一般人群,可作七夕節甜蜜代言品,肥胖、糖尿病人不宜多食。

  材料:鮮淮山250g、百合20g、蓮子20g、枸杞5g、紅棗4粒、冰糖适量(2人量)。

  烹調方法:百合、蓮子洗淨後提前用溫水泡發2小時,淮山去皮切成丁狀,在鍋中加入1L清水,将淮山、百合、蓮子、枸杞、紅棗一同放入鍋中武火煮開後改文火煮半小時,最後放入少許冰糖調味食用。

  養心安神的食物有哪些?

  1、蓮藕

  鮮藕含有大量的碳水化物和豐富的鈣、磷、鐵及澱粉,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生藕消瘀涼血、清熱止渴、開胃的作用。熟藕則具有通氣、健脾和胃、養心安神的作用。以水煮服或稀飯煮藕吃療效最好。

  2、蜂蜜

  蜂蜜營養價值高、保健效果好,具有補中益氣、安五髒、調和百藥、清熱解毒、潤燥滋陰、安神養心之功效。

  3、茯苓

  中醫學認為茯苓味甘淡,具有益脾健胃、安神、滲濕、消腫、利尿等功效,《神農本草經》曾把它列為中草藥之上品,稱茯苓“久服可安魂養神,不饑延年”。

  4、小麥

  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清熱除煩、養心安神的功效,有“五谷之貴”美稱。《内經》稱小麥為“心之谷”,可補益心氣,如心煩失眠者可用小麥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食。

  5、小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其功用在于“健脾、和胃、安眠”。小米中色氨酸的含量在所有谷物中獨占鳌頭。另外,小米富含易消化的澱粉,進食後能使人産生溫飽感,可促進人體胰島素的分泌,進一步提高腦内色氨酸的數量,讓人有安神之感。

  6、蓮子

  蓮子的壽命很長,曆代很多本草着作都認為蓮子可以延年益壽。《神農本草經》列蓮子為上品,可以頤養天命。蓮子有良好的養心安神、清心除煩的作用,中醫認為夏季養心吃蓮子最好。

  7、酸棗仁

  酸棗仁,性味甘,平。有養肝,甯心,安神,斂汗功效。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酸棗仁具有鎮靜、催眠作用。經臨床應用證明,生用、炒用都有催眠效果。

  8、山藥

  山藥能清心安神,補中益氣,助五髒,強筋骨。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B、煙酸、抗壞血酸、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因此食用山藥能攝入大量的粘液蛋白,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系統的脂肪沉澱,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

  9、莴苣汁

  莴苣汁性味同莴苣,苦,甘,涼。《本草拾遺》稱其“利五髒,通經脈,開胸膈”。據有關資料,莴苣莖、葉、皮的乳白色漿液,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可助兒童、中老年睡眠。臨睡前,食服效果明顯。

  10、百合

  百合對清心安神則作用明顯,适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引起的情緒反常,如多夢、情緒煩躁、更年期綜合征等症狀,每次睡前用30克百合與紅棗5枚煎水喝。

  11、豬心

  豬心的安神定驚、養心補血的功效也非常突出,對驚悸失眠有較好食療效果。豬心的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而脂肪含量僅為豬肉的十分之一。可治驚悸、怔忡、自汗、失眠等症。可以和西洋菜一起煲湯喝。

  12、牡蛎肉

  牡蛎肉能治療失眠煩熱、心神不安。《醫林纂要》認為:牡蛎肉“清肺補心,滋陰 養血。”崔禹錫《食經》亦載:“治夜不眠,志意不定。”故神經衰弱之人食之頗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