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賣家中,我見過燒車刷單着急賺快錢的,也有佛系賣家,在賺到第一桶金之後開始深耕新品牌的,不在乎盈利、隻在乎這個品牌是否永流傳。
創新沒有固定模式,能活下來的電商賣家,都有自己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之道。
我将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三種不同類型賣家的打法,希望對不同階段的賣家有借鑒意義。
文章開頭分享的這位運營者,打法激進、犀利。想打爆款?先虧個100萬。
這是個成功操盤過20多個美妝子類目進入top榜的運營者,擅長标品類目的運營,通過搜索模型打掉産品的其他競争對手,來取得好排名。
标品搜索模型的“激進”打法
互聯網的流量增長普遍到了一個瓶頸期,淘寶想要實現銷售額的持續增長,就必須利用好每一個它可以利用的流量,因此有了搜索模型。
搜索模型的本質,就是通過技術篩選,把流量給那些産品質量好、服務體驗好、回頭客占比高的寶貝。
想要做好搜索模型,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是千人千面和銷量。
如果做的是非标品,尤其女裝類目,可能95%甚至99%的流量都來自于千人千面。但是标品就不一樣了,尤其發展到了一定水平,要繼續做大,銷量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下面主要就彩妝護膚品類目,來說一下如何去做搜索模型,其他标品可以借鑒,但是适不适合還需要自己考慮。
想要從銷量上帶動搜索模型,就必須去卡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
第一步,從銷量排序入手,借助淘客等手段,卡住第一的位置。一般這一波會戰略虧損幾十萬甚至更多。
第二步,利用推廣砸錢做爆款。做大鍊接的時候,一個爆款,就要花費上百萬。
第三步,通過其他途徑帶動坑位。一般會通過手淘首頁把銷量做得很高,當手淘首頁沒有了的時候,基本已經卡住位置了。再加一波淘寶或者推廣,隻要轉化和坑産是合适的,以及符合主流價格帶,千人千面也會在這時候被做起來。
去年佰草世家的洗面奶很火,他們這款産品成功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是它敢虧錢做銷量,第二是産品本身有競争力。
2、先卡銷量數一數二的位置标品類目一般會有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一旦銷量排名很高,隻要圖片不差,點擊率就會非常高,然後轉化慢慢提升,直通車和鑽展也越開越順。
因為買标品的人往往有一個購物心理和習慣,在性價比差不多的情況下,就會去買銷量比較高的産品。所以,卡住銷量十分關鍵,這時淘客會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方法。
在這裡我有個建議,就是要多去分析競争對手在什麼時候會有對應多少的收貨人數,然後根據這個去沖淘客,因為要壓着對手的收貨。
比方說競争對手十天之後收貨5萬或者3萬,那麼我們要沖的肯定就要6萬或者4萬,要比他多一萬,這樣在銷量排序上才能壓住他。
有了銷量排序,決定我們的鍊接能不能做起來,就要看我們的轉化、坑産以及有沒有留價格帶了。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這個對手會不會反抗,如果第一名和第二名一直沖淘客對打,會造成一種尴尬的局面,在大戰中拖死對方。
3、再搶千人千面推薦流量想要卡住千人千面,洗标簽是其中非常主要的一個工作,打好銷量排名之後就要去做,主要是使用推廣手段完成。
前期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沖到銷量前三,這種情況下,标簽很容易亂。如果不去洗标簽,對千人千面影響很大,也就拿不到推薦流量和搜索流量。直通車和鑽展是兩個主要途徑,去拉我們鍊接的标簽和數據。
我們可以通過對人群的重新定向、産品内容評價、詳情頁、贈品等的進一步優化,讓數據更加精準。一旦坑産和轉化優于同行,千人千面的排名自然也就做上來了。
如果你的千人千面排名上升很慢,一定是數據上出了問題,可能是定價、坑産或者轉化導緻這個鍊接數據不正常。
這時候就需要把以前的包袱打掉,也就是要打掉銷量和綜合入口這兩個排名。不過,這裡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足夠的錢去打掉它銷量第一的排名,二是團隊要有足夠的運營内功去打掉千人千面的排名。
所以,總體來說,想卡住第一,需要花很多錢。如果要用我的這個思路,前期至少考慮好四個問題:全程需要的花費是否能夠接受、經營能力能不能和對手打平、能不能扛得住這樣的戰略性虧損、以及當對手有了反應,能不能及時找到應對策略。
當然,對于大部分賣家而言,上面的操作方式并不具有實操性。那麼針對目前流量過于分散的電商環境,我也分享一些近期的思考。
流量分散,賣家該怎麼玩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電商平台的流量分散好,還是都在淘寶一家好?
我認為分散會更好,為什麼呢?因為電商平台分散會創造很多信息不對稱的機會。
做淘寶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規模大但是單位利潤薄。因為同質化的商品都擺在一起,淘寶做大的商家大都具備一個特點——單量極多。
但我要講的是背後的一點,因為他們賣單位的一個商品利潤很薄,所以隻能靠單量大規模來做,這個單量不是一個産品的單量,而是若幹産品的單量,淘寶的特點就是單量可以做到無窮無盡。
打一個比喻,淘寶就像大海,非常廣闊,你随便撈起來一盆都是一大缸的水,但是你會覺得撈得很辛苦,因為一個商品的利潤太薄了,但勝在量大,這是淘寶這個平台的特點。
如今,内貿和外貿都趨向于渠道的分散,除了這些電商平台以外,流量更多的是被一些内容平台抓去。
今年開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做電商的平台是越來越多了。
不僅僅是淘寶,其他平台也在不斷發展新的方向,像去年剛火的拼多多、抖音、快手、公衆号,包括京東拼購等都帶來了很多機會,甚至很多公司也開始利用公衆号微商城做推廣,業績也還不錯。
流量多代表着商業機會多。我的觀點是,雖然流量變得越來越分散,但機會是變得越來越多。
我也和不少賣家聊過,發現大家各有各的憂慮。
1、大賣家大賣家會陷入這樣的一個瓶頸:自己做一類商品,做到了行業前幾名,那麼生意還想繼續擴展,思路應該是什麼樣的?
我這邊提供兩套思路:
第一,把産品做到其他渠道你的産品在淘寶上能賣得好,其實在其他平台上,機會可能更大,當然,如果在淘寶上做不成,也有可能在其他平台上做起來。
第二,一個平台做多款商品不怎麼樣,但是選品、運營能力比較強,就可以在同一個平台裡做多款産品。
2、中小賣家對淘寶的中小賣家,從目前的觀察來看,我認為還是做多款産品會更加合适。因為購買方便,且不滿意還可以退貨,現在一個買家下單的風險很低,所以做多款産品更有利于中小賣家。
單一産品和多産品的玩法
1、單一産品做單一産品的賣家想要多渠道經營,首先産品本身要有一定的核心競争力。
什麼叫做有核心競争力的産品?比如一個産品你花了6分的力氣還沒做起來,那即便是再花多4分湊成10分也不一定能做得好,這個産品就不具備有競争力。
所以,我們首先就要去找花6、7分力氣就能做起來的産品。
2、多産品多産品不一定指無貨源店群,這裡有一個大家比較認同的思路。
這裡隻說一下思路,首先,開一個新店做一件代發,産品實際沒有貨,再把産品上架,客戶付款之後,5-10天不發貨,到時間和客戶解釋沒有貨了,然後給客戶退款,最後看一下這個産品的數據。
可能你上架的産品市場上都沒有貨,隻是美工PS的一張圖。
有理解這種玩法嗎?就是這個店鋪主要是用來測試的,這個測試的成本也很低,隻要美工做圖做一天。
大家做生意一定要有生意思維,不要用技術思維來看。做生意就是買和賣,要買的人多,賣的人少,就是這麼簡單。
結語對于大賣家來說,想要在淘寶做大類目還是很難的,因為這對資源的依賴度很高。
内部依賴淘寶活動、品牌提權,外部依賴淘寶客、資金、供應鍊,反而是策略這些,對于大賣家都算是透明的了。
我個人建議中小賣家創業,不要輕意選擇這些大品類,文章中大家應該也可以看出來,要把這套玩得很熟練,既需要經驗,又需要豐富的資源,小賣家玩的話,九死一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