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新生兒黃疸治療 中醫如何治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治療 中醫如何治新生兒黃疸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7-18 07:26:05

  新生兒黃疸是很多人新生兒都會患上的一種疾病。那患上新生兒黃疸的時候應該怎麼治療呢?新生兒黃疸應該怎麼護理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趕緊來看一下吧。

  新生兒黃疸治療

  新生兒患上黃疸應該怎麼治療呢?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治療新生兒黃疸有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兩種方法。

  一、西醫治療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3、藥物治療

  供應白蛋白,糾正代謝性酸中毒,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靜脈使用免疫球蛋白。

  二、中醫治療

  上面我們一起來看了西醫治療黃疸的方法,那下面我們就再一起來看一下中醫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方法吧。

  1、濕熱熏蒸證

  證候

  面目皮膚發黃,顔色鮮明,狀如橘色,煩躁啼哭,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灰白。舌紅,苔黃厚膩,指紋滞。

  治法

  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方藥

  茵陳蒿湯,茵陳、栀子、大黃。常加用金錢草、郁金、澤瀉、車前子以增強利濕退黃之功。伴嘔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嘔;伴腹脹者加厚樸、枳實理氣導滞;熱重者加黃芩、黃連、虎杖清熱利濕。

  2、寒濕阻滞證

  證候

  面目皮膚發黃,顔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時時啼哭,腹脹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黃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紋淡。

  治法

  益氣健脾,溫中化濕。

  方藥

  茵陳理中湯加減,茵陳、黨參、白術、茯苓、幹姜、甘草。四肢不溫者,加制附子助陽散寒;腹脹者,加木香、大腹皮行氣消脹;大便溏洩、胃納呆滞者,加茯苓、砂仁化濕和胃。

  3、瘀積發黃證

  證候

  面目皮膚發黃,顔色晦滞,腹部脹滿,青筋暴露,肝脾大質硬,小便短黃,大便秘結或灰白,唇色暗紅,或衄血。舌見瘀點,指紋紫。

  治法

  活血化瘀,利膽退黃。

  方藥

  血府逐瘀湯合茵陳蒿湯,生地黃、當歸、牛膝、紅花、桃仁、柴胡、枳殼、赤芍、川芎、桔梗、茵陳、栀子、大黃。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1、判斷黃疸的程度,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顔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緻。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随症狀或大便顔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幹淨,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高。

  4、新生兒患上黃疸的時候,要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這樣小編有利于膽紅素的排出。

  5、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并保護好肝髒。

  6、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後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症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緻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并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髒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一些方法以及新生兒黃疸的一些護理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此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當新生兒患上黃疸的時候,除了治療之外,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