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導緻暴飲暴食 都是情緒惹的禍
壓力大導緻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是心病,都是情緒惹的禍
當你情緒低落時是否會大吃冰淇淋、蛋糕等甜點,或揮汗如雨地品嘗着火爆刺激的麻辣火鍋來排解愁緒……許多女性在感到緊張或面對壓力時會選擇暴飲暴食,希望借由味覺的刺激,讓壓力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研究發現,在城市長大的年輕女性,暴食症的發病率是厭食症的2倍,在大城市甚至達到5倍。而神經性貪食症多見于女性,女性患病率為1%~3%,是男性的10倍,平均發病年齡為18~20歲。專家指出,情緒化飲食帶來的是飲食過量、超重和内疚感,并不能解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情緒,反而會加劇人們情緒的不穩定性,損害身心健康。
女白領小張心情不好時,喜歡用很多很多的零食塞滿自己,尤其是薯片……中學生楊婕自從上高三以來,面對考試壓力,她開始拼命吃東西,僅僅半個學期體重就猛增。
一年前,黃麗因為考研失敗,心情低落的她開始靠狂吃食物來發洩心中的郁悶。每頓都會吃大量的食物,而且每天吃東西的頻率也不斷增加,因擔心自己發胖,她又用手摳喉嚨将吃下去的食物催吐出來,然後繼續狂吃新的東西……專家表示,黃麗患上了神經性貪食症,這是一種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
人們喜歡暴飲暴食皆因壓力所緻
心理學上,情緒化飲食是指攝入飲食的出發點是為了回應人的情緒感受而不是出于饑餓,這類人群通常把就餐作為抑制或緩解不良情緒的一種方式,壓力、焦慮、悲傷、生活單調、憤怒、孤獨、人際間交往障礙和自尊心不足都可引發。
美國心理學協會調查發現,壓力會導緻人體皮質醇水平升高,進而刺激了對可口零食的欲望。多達50%的超重者,喜歡用食物緩解生氣、壓力和失望等情緒。曆史上,曾為英國副首相的普雷斯科特也曾長年患有飲食失調症,暴飲暴食成性。他曾說:“我可以肯定暴食症和工作壓力過大有關,暴飲暴食的确成為我釋放壓力的有效途徑。”
心理專家表示,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壓力山大”的社會中,在重壓之下,人們會通過各種有意或無意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比如“吃”這種方式。或許當時的你并不是餓,也并不是身體的需要,隻是希望借由味覺的刺激,讓壓力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專家提醒,情緒化進食并不能解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情緒,反而會加劇人們情緒的不穩定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