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國留學也成了許多家庭培養孩子的選擇之一,國外讀書,因為與國内的教學環境完全不同。許多家長也在踟蹰:這樣的選擇到底對或者不對,或者要在什麼時候送孩子出國比較好。
最近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翟東升教授,因網友發布有關金燦榮教授觀點前後矛盾一事,談了許多關于出國留學的見解。
最開始是因為有人在網絡上聲場,金燦榮曾經在訪談節目中表示,反對孩子出國留學,但自己的孩子确實在國外深造,是“雙标”的做法。
而據翟東升教授表示,金燦榮之前所表達的觀點是,孩子不應該從小就送到國外讀書,他的兒子是北大本科畢業後,在碩博階段才出的國,學成之後,也選擇了歸國工作,與金燦榮教授的觀點并不冒頓,網友實則是在混淆視聽。
而談到孩子合适出國留學才合适,翟東升教授給出的答案是碩博時期才比較适宜。
從他自身的經驗來看,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三觀和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這種時候讓孩子出國留學,無疑是把孩子放在了一個被邊緣化的環境中。陌生的語言,陌生的人際關系,陌生的價值觀念,同時缺少家庭的關懷和家長的排班,很容易使得孩子的留學生活充滿過多的不确定性。
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也是在逐漸被社會所歸化的過程,過早地去到國外,很容易最終造成成為“香蕉人”的局面,一旦孩子被國外的各種觀念所影響,就很難再回到本來的生活環境,甚至和家長們也會産生更大的思想鴻溝。由于對自身的身份和文化沒有足夠的認同感,有可能無法融入國内的各種人際圈子,阻礙自身發展。
而碩博期間留學的意義,也是在于開闊視野,調整心态,用國際化的眼光去看待自身的未來發展和使命,體驗了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也就能夠突破固有的文化框架的局限性,在更多角度的以平和的心理去看待問題,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進步。
其實,孩子出去留學能夠帶來好處還是壞處,完全是因人而異的,能否有所收獲與個人能力有着很大關聯。如果孩子本身能力不足,而且學習能力也不夠好,去國外拿個外國文憑,并不代表你之後在國内就能有好的待遇。即使出了國,也申請不到好的大學,就算花費足夠的錢财拿到學習名額,因為自身能力不足也适應不了其中的學習環境,最後還可能會有被勸退,無法畢業的風險,到頭來隻是在浪費金錢和時間。
另外,出國留學的資金消耗是有目共睹的,現在有許多工薪階層的家長,有着一定的積蓄,但是送孩子出國深造基本就花光了,根本沒有能力再拿出後備的資金,這樣無論是給孩子還是家庭,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些留學生在國外并沒有什麼倚靠,隻能靠自己,然而背後的艱辛有多少已經不足為外人道了。
此外,出國留學對人的心理素質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國外你的壓力來自于各方各面,課業,人際,生活費用等等等等,沒有強大的獨立能力和心理素質很難挨得過去。就拿人際關系來說,在非母語環境,并且有很多文化上的差異。處理好人際關系比在國内更為複雜。
因此,留學除了需要選對時機,還要看準自身的條件,不要因為考慮不全而做了錯誤的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