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學生小汪入學後,總覺得和同學們沒什麼共同語言,經常把自己關在寝室裡。近段時間他害怕上學,害怕面對同學,還産生厭學情緒。父親将他帶到醫院,被診斷為社交障礙。
中南醫院心理專家副教授肖勁松昨介紹,該院近日對200名大學新生的一項心理調查顯示,七成“90後”大學生出現社交障礙傾向。
調查發現,在“90後”大學生常用的交流方式中,發短信、“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前位;而傳統聚會聯誼和信件交流等溝通方式則不被青睐,僅有17.4%和13.8%的大學生願以這種方式交朋友。同時,77.4%的大學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會因自己無人傾訴而覺得“莫名空虛”和 “無助”。
肖勁松說,進入大學後,許多大學生一時難以适應,心理矛盾加劇,學習缺乏動力,人際關系緊張。特别是“90後”大學生過多地借助短信和網聊這種即時異地溝通模式,會處于相對封閉狀态,缺乏到現實社會的交往能力。
專家建議,大學生要多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多交身邊的朋友,而不是隻用短信訴說喜怒哀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