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白露節氣知識 白露節氣習俗

白露節氣知識 白露節氣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9-02 16:16:04

  每年9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雲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诠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節令至此,正當仲秋季節,氣候一如春季,不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顔色較春天更豔,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雞冠花、雁來紅,特别是田野裡迎風招展的荻花。古詩雲“日照窗前竹,露濕後園薇。夜蛩扶砌響,輕娥繞竹飛”。此時天高雲淡。氣爽風涼,可謂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時節。但此時節,地球上的許多有生命的東西,會在蕭瑟秋風中随之由榮而衰。不過,萬物興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舜亡。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這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故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白露期間的天氣

  “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農曆8月,正是公曆9月的“白露”節,這時節,對氣候最為敏感的候鳥,如黃雀、椋鳥、柳莺、繡眼、沙錐、麥雞,特别是大雁,便發出集體遷徙的信息,準備向南飛遷。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風清之夜,好像給人傳書送信——天氣冷了,要收割的莊稼趕緊收吧,并備好寒衣,迎接 “三秋”大忙季節的到來。

  瓜果飄香的時節

  農業上,經過一個春夏的辛勤勞作之後,人們迎來了瓜果飄香、作物成熟的收獲季節。遼闊的東北平原開始收獲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華北地區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産區也進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階段。這時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雲,大豆咧開了嘴,荞麥笑彎了腰。農諺中: “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後看,莜麥、荞麥收一半”是真實的素描。從白露開始,西北、東北地區的冬小麥已開始播種,華北冬小麥的播種也即将開始。

  白露的節氣習俗

  白露時鬥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度,時值公曆9月7日前後。此時陰氣漸重,露凝為白,故名白露也。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天氣漸涼,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便是說白露時白天夜裡的溫差很大。古語說:“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着涼。一般習俗認為白露節下雨,雨下在哪裡,就苦在哪裡。因此有句農諺如此說:“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