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身體的健康,是每一個媽媽都會關注的,所以當自己的小孩吐黃水以後,就引起家長的重視,很多媽媽,為了自己孩子的身體健康,想了解一下小孩吐黃水原因有哪些?通過全面的了解,盡快治療讓孩子健康,下面就介紹了這方面的内容,你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中醫巧辨小兒嘔吐。
中醫學認為胃為水谷之海, 主受納腐熟水谷, 以通降為順。若胃氣通降失常, 上逆則為嘔吐。導緻小兒胃氣上逆而嘔吐的原因很多, 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六類:
1.傷食吐:哺乳過飽或喂養不當,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損傷脾胃而緻。
症狀:嘔吐酸腐, 茶飯不思, 惡心, 脘腹脹痛, 吐後症狀減輕, 口臭,腸道排氣惡臭, 便秘或大便異味重。
2.寒吐:小兒脾胃不足、過食生冷瓜果或外感寒邪等, 使寒邪犯胃而緻。
症狀:朝食暮吐, 嘔吐物無特殊臭味, 四肢冰涼, 腹痛喜按。
3.熱吐:感受溫熱之邪, 蘊結腸胃, 或食積不化, 蘊裡化熱而緻胃熱氣逆。
症狀:食入即吐, 或頻吐如射, 嘔吐物酸臭, 次數多而量少, 或伴身熱, 口渴喜飲, 煩躁少寐, 大便酸臭幹結, 小便黃少。
4.驚吐:受驚後,驚則氣亂, 恐則氣下, 膽怯肝逆, 失其疏洩, 氣機不利而緻。
症狀:頻吐清涎, 或嘔吐乳食, 哭啼不安, 睡卧不安或驚惕恐懼, 手足蠕動。
5.虛吐:熱病耗傷胃津, 或病後氣陰未複, 胃失和降, 緻胃氣上逆而嘔吐。
症狀:嘔吐反複發作, 或時作幹嘔, 咽幹口燥, 似饑而不欲食, 便結如羊屎。
6.蟲吐:蛔蟲逆行, 擾動胃腑, 緻胃氣上逆而嘔吐。
症狀:嘔吐清水或黃綠水, 吐蛔蟲, 臍周時痛, 臉有白斑或口腔黏膜有白點。
吐時護理
1.嘔吐時要讓孩子坐起,把頭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
2.嘔吐後要用溫開水漱口,清潔口腔,去除臭味。嬰兒可通過勤喂水,清潔口腔。
3.勤喂水,少量多飲,保證水分供應,以防失水過多,發生脫水。水溫應冬季偏熱,夏季偏涼,溫水易引起吐。
4.吐後應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條),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
5.注意觀察嘔吐情況,嘔吐與飲食及咳嗽的關系,嘔吐次數,吐出的胃内容等。
6.盡量卧床休息,不要經常變動體位,否則容易再次引起嘔吐。
作為媽媽發現自己的小孩吐黃水,為了能讓孩子盡快的康複,要盡快的了解是哪些方面造成的?因為隻有了解了造成的原因,才能盡快的通過對症治療,才能康複的更快,而且還要對以上介紹的嘔吐時的一些護理了解一下,在自己的孩子嘔吐時,知道怎樣進行護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