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父母心情差 孩子問題大

父母心情差 孩子問題大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9-09 16:12:10

  目錄:

  第一章:父母心情差 孩子問題大

  第二章:小學女生比男孩更早進入青春期

  第三章:孩子的日記父母到底能不能看

  每當看到孩子無辜的眼神,做父母的就會由衷的心疼,但是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情緒,你知道你這樣的情緒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

  父母心情差 孩子問題大

  随着生活壓力的日益增大,父母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孩子往往成為了父母發洩不滿的“第一出口”,驚恐的眼神、失落的心靈、無助的表情是那麼令人痛惜,可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父母有意乃至無意地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情緒恐吓”,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了灰塵,甚至帶來了傷疤。

  現象一:

  文文,今年已經七歲了,是個虎頭虎腦的“鬼機靈”,總愛纏在親朋好友的身邊親密個沒完,格外讨大家的歡心。可有一段時間,文文的爸爸由于工作中策劃方案的連連失利,整日萎靡不振。小家夥見爸爸終日愁眉不展,便主動上前逗樂。誰料,文爸毫不領情,看都不看兒子一眼,冷冰冰地撂上一句“爸爸在忙呢,去别的屋玩兒去”,小家夥隻好無奈地走開,一個人坐在自己的房間裡傻傻發呆。久而久之,文文原本開朗的性格變得孤僻起來,即使家裡來了客人,也沒有了先前的熱情,活生生變了一個人似的。

  現象二:

  鄰居五歲的女孩彤彤有句挂在嘴邊的口頭禅:“不能這樣做,否則媽媽會生氣的。”每說這句話時,彤彤都會把”生氣”兩字咬得重重的。據了解,自從彤彤半歲起,每當她做出不合媽媽心意的事情時,媽媽就會立刻把臉一闆,嚴肅地說:“你做了,媽媽會十分生氣的。”長此以往,“生氣“一詞在彤彤的心中,不再是孤立的心情符号,而是形成了懼怕恐慌的條件反射一個周末,我原想請彤彤一同去釣魚,小姑娘先是驚喜一笑,随後立即搖頭拒絕了,理由仍是“媽媽會生氣的”。我趁機問道:”釣魚本是一件快樂的事,媽媽為什麼會生氣呢?”彤彤耷拉着腦袋縮在一角,嘴裡嗫嚅了半天還是沒說出話來。或許在孩子的心裡,事情不可行的原因是極其模糊的概念,當家長不能擺清道理教給孩子明确辨析,一味以“傷心”“生氣”“不高興”搪塞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甚至颠倒是非。

  現象三:

  比起遭遇家庭暴力的孩子,九歲的男孩溜溜還算是幸運的,因為他每次的不幸經曆都是由于媽媽偶爾的情緒煩躁。溜溜的爸爸在外地工作,為照顧溜溜,媽媽隻好做了一位專職母親,家庭的重擔與每天的瑣事難免令人焦頭爛額,于是,溜溜約媽媽在情緒極其異常時,總抑制不住自己,對兒子一番狂風暴雨般地咆哮,有時還會實施“武力鎮壓”。每次事後,溜溜媽媽都是忏悔不已,甚至泣不成聲地道歉認錯,可類似的事情還是接二連三地發生。如今,原本灑脫的“活潑小子”溜溜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而且與母親的關系日漸疏遠,簡直陷入了無法溝通的冷漠困境。

  以上潛伏在親子關系中的不良情緒并不是個别的特例。家長的情緒有意或是無意地感染到孩子,甚至引發家庭暴力事件。那麼,又該如何做好家長自身的情緒管理,走出心靈困擾的沼澤呢?

  招數一:擺正心态,做好孩子的“鏡子”

  每一位父母都知道“莫讓孩子為成人的過失埋單”,但生活的溝溝坎坎是在所難免的,人生可以接受快樂與欣喜,但也要接受悲傷與痛苦。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一面鏡子,如果将心底的負面情緒遷怒于幼稚的孩子身上,這樣的“鏡子”都無法映照自己,何談照亮孩子呢?醫此,樹立陌光的心态,保持心靈的淡定與從容是做好家長表率的關鍵。“每個孩子都是上帝送給我們獨一無二的禮物”,懷着珍愛與感恩,才會做到寬容與大愛,為孩子的成長營造寬松愉悅的和諧氛圍。

  招數二:訂立規則,生氣不是“擋箭牌”

  培養孩子,是教會孩子明辨世界,而不是教給孩子察言觀色。當時時處處拿“生氣”“傷心”“憤怒”做擋箭牌的對候,孩子會忽略事情本身的對錯,而片面地關注父母的臉色變化,從而無法樹立正确的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看來,規則意識在孩子的成長中是不可缺席的,冷靜而又理智地告訴孩子如何選擇,遠遠好于單純的以情緒行事,同對也是孩子見證真與僞、辨别美與醜、剖析善與惡的“分水嶺”。

  招數三:學會減壓,親子共處“樂融融”

  “如果今天很難過,就帶領孩子一同去放聲吼叫吧”這是一位媽媽發表的看法,受到了無數網民的關注。其實,諸如此類釋放情緒的方式很多,“那天我悲憤,就請兒子為我畫臉譜,望着兒子的‘傑作’,再看看面目全非的自己,想不樂都難啊”:“今天我急躁,就跟孩子去踏青,與風兒-同奔跑,與白雲竊竊私語,所有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親子繪畫是我和女兒減壓的妙招,讓快樂筆下生花”……不少慧心的父母都有自己獨到的減壓方式,他們讓孩子成為必不可少的“調節劑”。是啊,世上有什麼比孩子的心更晶瑩純潔的呢?當你與孩子一同激情分享的時候,那顆喧嚣下的塵俗之心也會回歸久違的甯靜與純真。

  當不良情緒随時襲來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定要三思而行,切記要平和與寬容,唯有如此,溫情的種子才會紮根在親子的心田,并俏俏地吐芽拔萃,成長綻放。

  小學女生比男孩更早進入青春期

  小學階段,一般是6-12歲,這一時期相對男生來說,女孩子變化更大,很快從“小屁孩”變為“小大人”,也就是進入了青春發育期,伴随着生理發育,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懂事要早,她們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細膩,對于“男女之事”或許早有所察。做媽媽的應及時因勢利導,給自己的女兒以更大的啟發與幫助。

  生理特殊衛生更要講究

  男女有别最根本的區别是性器官的區别,媽媽應盡早把這些知識告訴孩子。男孩子的外生殖器雖然裸露在外邊的,由于通往内髒的尿道口很細小,不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相比較而言,女孩的陰道口要寬大得多,不注意衛生,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更容易乘虛而入。所以,女孩子時時、處處都要注意自己性器官的清潔衛生。

  女孩子每次解完大便擦屁股時,要将手紙由前往後擦,如果由後往前擦,很容易将帶有大腸杆菌的糞便帶入陰道而引起感染。媽媽要求女兒每天洗澡、洗下身,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還有些衛生細節需要注意。有些人往往在洗完澡後用濕毛巾擦了一下陰部,就急急忙忙穿上了内褲,這樣很容易将濕氣焖在裡面,引發細菌感染。要告訴孩子濕毛巾擦完後,一定要用清潔的幹毛巾再擦一遍,然後再穿内褲。還有,女孩子到公共廁所去大小便,家長要關照注意馬桶的清潔衛生。

  到小學高年級,家長應注意女孩子身體發育情況。有些女生已經開始了月經初潮,做母親的應及時傳授應對的方法,幫助孩子準備衛生巾等用品。

  發育早 教育及時跟上

  雖然剛讀小學的女孩還是幼童,然而到了小學高年級,不少女孩子先後開始進入青春期,無論是生理發育還是世界觀的确立。這是人生的又一個重要階段。家長們都要明白,青春期意味着什麼?青春期意味着你的孩子已經進入或者即将進入性器官、性意識快速發育期、成熟期。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隻有早一點到來、晚一點到來的差異。由于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營養豐富,加上性信息四通八達,受到的性信息甚至比我們大人要多得多,這是不争的事實。

  衆所周知,過去女孩子初次月經來潮總要到十三四歲,如今,9歲來月經不足為奇,個别女孩更早就來月經。來月經,就說明已經能夠排卵;能排卵,就能夠懷孕生孩子。新聞媒體不是公開報道過某地一名12歲女孩懷孕生了一個小孩嗎?誰都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情向每位有女兒的母親敲響了警鐘,發生這樣的事情能夠怪孩子嗎?不,應該怪孩子的家長!

  進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于情與愛有了朦胧的感覺。尤其是進入小學五六年級,同窗共讀好幾年了,有些男孩女孩自認為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們上學和放學時,手牽着手,一路上蕩悠悠,在馬路上,在公交車裡,試着模仿影視劇裡的愛情故事,卿卿我我,摟摟拖抱,似乎有說不完的情話。這麼小的孩子,真的懂得什麼是愛情嗎?他們真的能夠愛得天長地久嗎?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也許不會帶來終身的遺憾和痛苦。但是,家長們應該考慮到,孩子們的這些表現雖然談不上什麼刻骨銘心的愛情,同窗共讀四五年的感情還是不能否認的吧!日久生情,“情”與“性”的中間是沒有鴻溝的。一旦發生了性行為,小小年紀,後果實在令人擔憂。因此,家長應防患于未然,适時以多種形式對孩子進行性健康、性安全教育,如以新聞報道的相關内容為由頭跟孩子談談有關的話題,讓孩子有足夠的警惕性,既能與異性友好相處,也要在身體上保持适當“距離”,不可一失足而悔恨終身,這對媽媽來說肩上的責任很重!進一步說,倡導貞潔,女孩子從小有自我保護意識,培養自重、自尊個性,有利于自我價值的體現,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教育。

  孩子的日記父母到底能不能看

  時常有家長來咨詢有關孩子日記的問題,一問才知道,都是偷看孩子日記惹的禍。

  舉例1: 一位初一女生的家長來咨詢,說她認為自己是個負責任的好媽媽,寶貝女兒從小聽話、懂事:進入青春期以來,女兒似乎變了一個人。為了解女兒的思想動态,她偷看了女兒的日記:日記中的女孩簡直堪稱“下流”:偷偷與男同學約會,說一些不着邊際、不堪入耳的話,甚至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

  舉例2 :一位初三男生的家長是一名教師,上網查看自己兒子的QQ空間,看後覺得孩子“很不對勁”。因兒子對現實社會評價很陰暗,又拒絕與家長溝通,覺得活着沒意思,不想活了。

  舉例3: 一位小學5年級女生的媽媽偶然間看到女兒與同學的QQ聊天,女兒與同學在QQ聊天中互稱對方老婆、老公。媽媽吓壞了,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令她啼笑皆非的是,面對她的指責,孩子仍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說同學們都這樣。

  姑且不論孩子的行為是否屬于青春期的正常表現,我們隻探讨家長偷窺孩子隐私的行為是否可取。在家庭教育中,這個話題一直引起廣泛關注。

  家長聲音:當然要看!否則孩子學壞了怎麼辦?

  專家解析

  在此有必要提醒家長,父母不應該偷看孩子的日記,孩子也是有隐私的,要尊重他們的隐私權。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成人意識明顯增強,自認為“我的事情,我自己能解決”,并且經常模仿成年人的語言和行為方式進行交往,遇到困難又不向父母傾訴和求動。日積月累,困難得不到解決,不但影響學習和交往,還可能會導緻嚴重的後果。孩子當然要管,但用偷看日記、查看QQ空間等方式是不妥的,會讓孩子覺得很受傷,從而強化孩子的叛逆。

  正确方法

  提高家長的洞察力,細心觀察孩子言談舉止的細微變化,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迹。即使孩子真的出了問題,家長也要有足夠的承受能力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日記是青春期孩子的貼身好朋友,他們很願意把真情實感在日記中表達流露,而不願意與父母交流。如果家長在需要時能适當看看孩子日記,就能了解他(她)的内心世界和真實想法,從而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然而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行為,事前必須權衡自己是否有能力實施,輕舉妄動可能會因此失去孩子的信任,如果做不到以下幾點,最好放棄這個念頭。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獨立的意識,不要因為原本關愛的舉動,給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日記的内容很可能令家長感到意外、震驚、難以接受。查看日記前一定告訴自己無論看到什麼都要接納,自己要不得住考驗。

  有正确評判的心态和心理素質

  即便看到意想不到、難以接受的事情,仍要控制情緒,保持冷靜,而不是馬上暴跳如雷,沖動地質問、責怪、甚至打罵孩子。

  有正引導、教育孩子的能力

  家長要明白孩子正處于成長過程,心理還不成熟,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屬于正常現象,家長要平靜地分析其成因和解決信途徑賆在日後的生活中逐漸滲透給孩子。如果自己不能妥善處理,應及時請教有關專業人員幫助和指導。

  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問題

  看一孩子的問題後,能冷靜地反省自己目前的教育不足和問題,及時學習提高您的教育理念,并能的意識地改進和完善。

  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能讓孩子知道

  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如果孩子發現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會更加嚴密地封閉自己,對家長不信任,這對良好的親子關系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适可而止

  日記是孩子的隐私,一旦他們的“心病”解決了,父母就要停止偷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總之,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隻要家長能在适當的時機,大方、清晰地談論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并有意識地滲透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教會孩子尊重他人,保護好自己,并提醒孩子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承擔行為導緻的後果。

  結語:現代父母應該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要利用現代便利的溝通工具與孩子交流,從而加深之間的親情。(文章原載于《健康博覽》,刊号: 2012年第4期,作者:趙娜、陸保衡、王麗敏,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