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過家家”裡玩出來的創造力

“過家家”裡玩出來的創造力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9-15 19:35:57

  學前3~6歲的孩子非常喜歡玩“過家家”,比如:我假裝是醫生,你假裝是病人,我來給你看病等。這些“過家家”在心理學上叫做“假裝遊戲”。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發展,才能夠玩假裝遊戲。

  “過家家”玩出創造力

  4歲的楊楊是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這會兒,他右手拿着一把勺子,左手拿着媽媽的真絲圍巾,爬在客廳的地上,口中念念有詞:“向左、向左。”接着,右手中的勺子把轉向了左邊:“前面是什麼?地圖、地圖!”他把左手中的圍巾鋪在面前,小小的手指認真地在“地圖”上指來劃去,仿佛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将軍在研究作戰計劃。突然,楊楊拿起圍巾蓋在頭上:“下雨了,撐傘!”……媽媽看到了,說:“我的寶貝啊,爬在地上會把衣服弄髒,還會着涼的。

  哎呀,我的圍巾,你不要給我扯壞啊!哪有開坦克爬着開的,哪有坦克的方向盤是和勺子一樣的……”楊楊解釋說:“我正在開坦克,我右手拿着的是坦克的方向盤,我需要地圖看明白前面是什麼山。可是突然下雨了……”心理學家如是說:在“過家家”中,孩子可以不按照常理來“出牌”,想到什麼就是什麼。楊楊把勺子看作坦克的方向盤,這種突破傳統、标新立異恰恰是創造力的核心所在!如果說未來坦克的方向盤會變成和一把勺子一樣,也未嘗不可能啊!心理學家鄧斯克認為,小孩子在遊戲中的“假裝”會大大促進他們的發散思維。

  楊楊假裝自己在開坦克,可坦克是根本不存在的,隻是在楊楊的頭腦中有一個象征的坦克存在;他面前的山以及下雨都是同樣的道理,都是楊楊想象出來的,這種發散性的思維是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創造力不隻與智力發展水平有關。智力發展水平相同的人,創造力不一定相同。創造力,可以說是一種人格特征,是一種樂于探索的精神。孩子這種看來有點“自說自畫”的遊戲,為他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膽想象的機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