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還要延續多少代說到性和性教育,困惑何止今天?在中國,哪一代人沒遭遇這樣的困惑與尴尬?或許,我們繁榮千年的是春宮類性學,而科學的性教育,始終空白。
困惑還要延續多少代
說到性和性教育,困惑何止今天?在中國,哪一代人沒遭遇這樣的困惑與尴尬?或許,我們繁榮千年的是春宮類性學,而科學的性教育,始終空白。
先講一個故事。主人公是我少年時的兩個女同學。那時男女同學有嚴格界限,哪怕在課桌上,也得分出“三八線”,誰也不敢越雷池。雖如是,青春懵懂期中,女同學比男同學“醒”得稍早,她倆又有點“天”(棒),一直想弄清一個問題,究竟是從哪裡來?
這事不能問老師,不能問同學,更不能問學校的工宣隊或軍宣隊,唯一能問的,隻剩媽媽了。于是,兩人約定,回家都去問,誰也不準“閃色子”。女孩甲的母親是老師,一聽孩子這問,蓦地臉紅,繼爾腦子一片空白,但她還算沉得住氣,緩過勁後指指自己的胳肢窩說,“你是從這兒出來的。”母親的鎮靜讓女孩甲将信将疑,悻悻而返。
女孩乙就沒那麼幸運了,她母親是搬運社拉闆闆車的,每天累得賊死,下班後正躺在涼椅上歇氣,一聽那問題,傻了半晌,随即起身狠狠抽了女兒兩大耳刮子,“你這個砍腦殼的死膽膽,天棒啊,你二天非坐牢不可。”
這一晃,三十年過去,當年的女孩早成了母親。面對當初的困惑,她們比當年的母親開通多了,私下說,如果有一天孩子來問她們,就一定如實相告。然而,她們白等了,現在的孩子根本不向她們提這個問題。
事實在于,今天的孩子獲取性知識的渠道太多了——網絡、漫畫、書籍、影視、遊戲……特别是網絡,非但性,更有情色、色情等,輸個網名注個冊,海量信息嘩嘩湧來,足以把人淹個半死——他們,哪裡還需要向母親讨教基本的性知識?
然而,今天的青少年,依然匮乏科學的性知識。進一步說,今天的成年人,又何嘗不匮乏呢?從古到今,性被歸類為“誨淫”,屬髒詞,誰說誰挨罵,誰說誰倒黴。因之,雖說有媒體報道許多學校開設了青春期衛生課,但又有多少孩子真正受到了教益?在全國、在重慶,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少女做人流?生怪并甚至性犯罪?
《聖經》曰:“他們不知,是因為他們不懂。”怎樣讓青少年科學地認識性,美國的範例未必适用,但可資借鑒60年代,時值性解放運動興起,全美每年有100多萬少女懷孕,65%的嬰兒是私生子,約300萬少年染上性病!因此,學校青春期性教育定下目标,減少私生子和不良性行為,培養青少年正确對待異性和異性建立高尚關系的态度與能力等。由是,萬千青少年受益至今。
反觀我們,目前青春衛生課從教材、師資到教學都陳舊而落後,根本不是網絡的對手,何況這門課還遭到相當多家長的強烈反對,性神秘依然。換個角度問,不還有少女懷孕、堕胎嗎?是的,這中間有個責任問題,你為之,你承擔;而我們,往往是不懂或似懂非懂,其沉痛代價,該誰負責?其深層次危害,該誰承擔?這顯然不能光靠學校一方的努力。
關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給了他們一生的幸福。否則,我們還将一代代困惑下去。
她才18歲,懷孕8個月
前不久,沙坪壩區一中專校三年級的學生何菲(化名),走進市計生醫院施行了引産手術——她已經懷孕8個月了。
她身高不足1。5米,面容憔悴且羞澀、步履蹒跚,當帶着幾分稚氣,在親人的帶領下怯生生走進市計生醫院時,醫生壓根不相信她已懷孕8個多月,且患上了重度尖銳濕疣。
檢查診斷後,市計生醫院婦科桑醫生透露,何菲是因為和多個性伴侶發生關系,又沒有效實施避孕措施、防治措施……
何菲将面對身心無情煎熬。帶她來醫院的大伯,一個勁哭泣和責怪她“不争氣”——她,今年才18歲。3年前,懷揣遠離貧窮、出人頭地的夢想,從巫山縣農村走進了沙區一所中專學校。
大都市的燈紅酒綠,讓這個連像樣的衣服都沒穿過的小女孩,失去了免疫力。2006年,她和幾個“愛她”的異性朋友相好了,沒有受到正規性教育的她,不到半年,身體就有了“莫名其妙的反應”。去年春節,她被證實懷孕了。
今年2月,“愛她”的男友們一個個離她而去,隻有相好的同學陪着她到處求醫。因為害怕,她不敢向家人啟齒,高昂的醫療費用讓她錯過治療和終止妊娠的機會。“曾經想到過自殺。”她跟桑醫生說。
1-8月,上千學生做人流
據市計生醫院、現代女子醫院、都市俪人醫院等醫療機構的統計數據,上半年,我市到醫院做人流手術的學生明顯增多,年齡有走低趨勢。統計顯示,今年1—8月,到醫院做人流手術的學生超過1000人。市計生醫院每月要為學生提供50例以上意外受孕援助。暑假期間,都市俪人醫院就為200多名14—18歲的學生做了人流手術。
上月28日,市内一所中學的18歲學生李欣(化名),因例假沒有來到都市俪人醫院檢查,醫師陳均容發現她已懷孕兩個月。陳醫生問她之前做了多少次人流,她毫不在乎地說:“記不清了,去年就做了三次。”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名隻有14歲的初一學生,竟然懷孕9個月了。”陳醫生回憶說,7月初,她親手為這名叫秦鳳(化名)的女生做了引産手術,看着那張稚氣無知的臉,陣陣心痛。
“前不久我們剛剛援助了一所大學22歲的研究生,她的處女膜沒破,卻意外懷了孕。”市計生醫院婦産科楊玲介紹,該女生與男朋友雖沒直接發生關系,但男朋友的液體,通過她的分泌物進入了陰道,導緻受精懷孕。當醫生為其講解受孕經過時,這名研究生睜大了眼睛,“這都能懷孕呀?”“由此可見,性知識和生殖健康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多麼的缺乏。”
“看着她們稚嫩的身體,懵懂的神情,我們心疼啊。”醫師陳均容說,雖然不少醫院都開辦了專門的網站,以專題讨論、專家在線咨詢的形式來普及性知識、生殖健康知識,但“力量實在太小,無法承擔如此龐大的拯救任務。”
頻繁做人流,會喪失生育
“頻繁人流很可能導緻女性喪失生育能力。”陳均容認為,醫院的無痛人流手術,很快能為這些懷孕的少女解除煩惱,因此難以對她們起到警誡作用,以至于很多女性對人流可能帶來的危害喪失警惕而顯得肆無忌憚。
她說,臨床上接收的“少女媽媽”,大都對于性和如何避孕一無所知,有的甚至把過早性行為當作是“成熟的表現”,根本不知道過早過多人工流産很有可能造成終身不孕。
她介紹,做人流手術時,如果手術時消毒不嚴,将細菌帶入宮腔,會引起輸卵管炎造成輸卵管阻塞;或者由于刮宮過度,損傷了子宮頸管和子宮内膜,精子就不能通過子宮頸管進入宮腔,使受精卵不能着床和發育。在過度刮宮時,容易将子宮内膜基底層吸淨或刮掉,使子宮内膜不能再生,造成長期閉經,受精卵也就沒有着床之處。這些因素往往都能導緻不孕。
從人口生殖健康質量來說,有的女性因為人流手術不當導緻産道受傷,對以後生育過程帶來不利影響,從而給分娩的胎兒帶來後天的缺陷,導緻人口生殖健康質量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楊玲介紹,歐美國家艾滋病發病率逐年降低,主要應該歸功于他們大、中、小學校裡開展的性教育。瑞典從1955年開始,将性教育列為未成年人的必修課,從而消除了少女懷孕現象,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她認為,解決青少女性教育問題,已成為打開青少女意外受孕通道的關鍵。她說,根據孩童到青春期認知程度的不同,性教育可用不同内容和形式進行,可着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态度,如性的作用,身體的功能,男人和女人的差别等教育;初中生,可以講解有關知識和技巧;更高年級甚至大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給予有關倫理道德和避孕知識,生育控制方法,婚前性行為的害處,預防性并艾滋病等方面的培訓。
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孫元明說,性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是不潔、肮髒的代名詞,性教育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中,“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觀念根深蒂固,那種點到為止的尴尬,使性教育處于瓶頸階段,無法正常開展,“包括目前的生理衛生課,學校扮演的都是完成任務的角色。”他認為,學校應及時有序開展性教育。
■家長
“和子女談性,簡直就是有傷風化,怎麼談?談什麼?”日前,記者在楊家坪步行街向何先生套上近乎,抛出這一話題時,遭遇了一陣“炮轟”。48歲的他,顯得既尴尬又憤怒,随後,快速離去。
“和子女談性,起碼說我無法面對,即使我認為自己很開通。”31歲的王剛說,性在潛意識中是神秘的,“和子女談這個,開不了口。”
“你不要找我談這個事情。”市級醫院的醫生湯琴,對記者的這個話題完全不接招,即便是醫生,她認為,在子女面前,性的問題羞于啟齒。
■學校
“學校對性知識教育也有抵觸心理。”市青少女意外妊娠援助中心主任楊玲說,去年,該中心曾和幾所中學取得聯系,欲向學生發放相關性知識、生殖健康知識調查表,借以為青少女性知識教育提供數據支撐,結果讓她們大失所望——聯系的4所中學中,全部讓她們吃了“閉門羹”,“現在的學生本來就很難管了,你們還大張旗鼓讓他們接觸這些東西,這不是添亂嗎?”學校的回答讓他們啼笑皆非,調查就此擱淺,調查表也隻能藏在抽屜深處。
專家認為,由于我國特殊的文化傳統,性問題一直是禁區,學校對性教育也采取盡量回避态度。據學生透露,盡管在初級中學就已開設了生理衛生課,但有關“性”的章節,老師幾乎從來不講,“性”一直徘徊在教育的邊緣。
■專家
楊玲認為,家長、學校和社會從來沒就性教育問題達成一緻意見。比如,當某些學校嘗試普及避孕知識時,家長們立即表現出激烈的反對情緒,當社會機構開設少女懷孕“綠色救助通道”時,家長和學校馬上感到不安,認為這是對未成年人發出的錯誤信号。甚至有家長和老師擔心,什麼都不敢做,現在你教會他們如何避孕了,他們會不會變得肆無忌憚?
專家認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無論你是否告訴青少年避孕知識,他們的性沖動都不會有一點點減少,他們之間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也不會有明顯降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