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管的學生談戀愛了,許多老師比家長更急。
自己管的學生談戀愛了,許多老師比家長更急。他們不僅要用雙倍的時間來關心這個談戀愛的學生,更擔心班上其他的學生會因此而受影響。許多老師在處理“早戀”問題時都有這樣的感受,大部分學生的戀愛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戀愛,多是出于好奇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作為學校對這樣的事情曆來都是反對的,但問題的關鍵不是反不反對,而是如何引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種逆反心理,你說他談戀愛,他會否認,你越反對,他越反感,越要在一起。針對這種情況,多數老師都認為,發現“苗頭”時,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們談心最有用。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同樣的方法也許不能用在不同的學生身上。那麼如何來看待中學生“早戀”現象及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試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中學生“早戀”現象成因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随着性生理的變化,性心理也必然發生複雜的變化。中學階段正是十三、四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人生經曆了“第二次誕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斷乳”。中學生的性生理的萌發與逐漸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變化,也給不少學生帶來了苦惱。特别是有些青少年學生受社會上某些不良影響的侵襲,則很容易受到不良性意識的誘惑。有的學生看了有關異性生理的書刊,由此浮想聯翩;有的男生為博得女同學
的好感,熱衷于扮演“保護人”角色,顯示自己的“英雄氣概”;有的女生随着令人羞澀初期的來潮,在經過一段驚喜、害羞、傍煌的心理過程之後,産生了一股交友的渴望。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到中學生由于進入青春期,不但産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甚至産生了生理沖動與體驗欲望,他們開始注意異性,親近異性,容易産生愛慕和追求的情感,出現了一系列的思想問題。而他們的父母呢?整天忙于生計奔波勞碌,又有多少時間去關心他們看些看些什麼,聽些什麼呢?也沒有多少時間顧得上與他們交流思想感情,說說心裡話,給予積極引導。辨别是非能力還不是那麼強的中學生,其免疫力畢竟有限,很多時候又得不到家長的有效的保護和引導。面對着燈紅酒綠的誘惑,影視的刺激,小說的渲染,成年人不檢點的行為的負面影響等不利因素,這就形成了新時期中學生“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這一特點,男女生出于座位相鄰,或性格接近,或愛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緣故,還有些是外貌的吸引,彼此間的接近,容易産生“早戀”行為。中學生的“早戀”行為,往往從互相接近交談,發展到遞紙條、寫信,“互相傾慕”,再而發展到兩人密切往來,結伴遊玩,暗中幽會等,個别甚至發展到不堪設想的嚴重行為。
二、中學生早戀的對策
早戀雖然符合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但并不是性成熟的必然産物。因為人的一切行為都受到一定的思想和意志所支配和控制,教育在這個問題上并不是“無為”的。所以,對中學生的早戀,要加強研究,掌握規律,尋求對策。
1、老師要善待學生的初戀
少男少女之間發生的相互愛慕之情,叫做初戀。這種初戀是脫離世俗與功利主義的,是不考慮婚姻的,是一段純美的情感經曆。初戀是人生綻開的第一朵鮮花。一個身心健全的人,憑心而論,誰沒有過年少時初戀的美好經曆?雖然它像夢一樣迷茫而短暫,但它注入人心的那種溫馨、向往,難道不是培養人美好情操的動力嗎?我們肯定初戀,并不意味頭可以聽任學生們盲目墜入愛河。因為他們年齡還小,還不識“水性”,還招架不住愛河中巨大旋渦的沖擊,鬧不好會被愛河淹溺。作為老師家長,需要對學生孩子們的異性交往加以指導,無端的禁止和阻撓往往會使學子們的異性交往發生畸變;明智的态度是開放,是疏導。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可着手進行耐心疏導,其中談心是進行疏導時最常用的方法。
下面的例子也許對我們有所啟發:
一個16歲的不錯的高一男孩,認真地與一個 同班女孩相戀了。男孩的父母與兒子進行了一次朋友式的對話——
父,你是不是覺得她是最好的女孩?
子。
父。但是,你才上高一,你認識的女孩有多少?
子:
父,将來還要出國深造,想成為一名律師或金融家。你知道你将來會遇上多少好女孩?爸爸并不反對你現在談女朋友,但是爸爸最反感的是見異思遷。你16歲就有了女朋友,這女朋友是你到目前為止認識的最好的女孩,可是,你将來會有更多的機會,到那會兒你怎麼辦?你會不會
子,現在讓我離開她,我很痛苦。
父“随身聽”呢?
子,您給我買了個高級的,我覺得音質比那個好,就把原來那個給人了。
父,這就叫一山更比一山高。你如果把握好每一個屬于你的機會,你以後的成績隻會比今天大,你面對的世界隻會今天更寬闊,到時候你的選擇隻會比今天更好,更适合你。如果你現在與這女孩真有那份情緣,到那時再讓它開花結果多好。兒子,一個人一生不可能不做些讓自己後悔的事。但是,人生大事隻有幾件,後悔了,就遺憾終生。
子,我懂了。
我們應該給初涉愛河的少男少女的心靈之舟以導航,指導他們學會把初戀的純情珍藏在心底,使之成為一種激勵力量,以理性把握人生走向。這個初涉愛河的男孩從他的父親那裡得到了這樣的人生指導,真是太幸運了。
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該不該讓初涉愛河的學生也享有這種幸運?
2、老師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
根據目前早戀的特點,現在的中學生已不能從強調“名聲”與責任感的角感進行教育,而應從新的角度切入。
(1)對比考慮,自我認知後果。我曾問學生為什麼要早戀,他們說這挺好玩。又問他們以後怎麼辦,他們說以後不可能在一起,分手就分手吧。學生将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對感情所造成的傷害,就需要老師事先打預防針。曾有這樣一對早戀的學生,一方面每天至少一個電話,周末時間總在一起逛街、聊天,嚴重影響了學習;另一方面男孩準備畢業後去外國留學,問起他們将來的打算怎麼辦時,他們都能回答地很輕松:“分手吧,沒什麼大不了的。”于是,我對女孩說:“你能不能試着與他分手,看看自己的感受。”幾天後女孩找我說,分手讓她很難受。我便告訴她:“你們這隻是開始接觸感情,這麼短的時間便讓你覺得分手很難,那麼随着時間的推移,感情的深入,分手給你造成的傷害隻可能更重,而不可能更輕。而分手又是一種必然,你将怎麼辦?”也許是害怕以後受傷太深吧,女孩在經過幾天的思考後毅然與男生分手了。其實,學生們想去嘗嘗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們隻知道感情的美妙,卻沒有意識到它可能帶來的傷害,而當将來一見意識到時又已為時太晚,對學習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學生們整個人生觀。所以,老師有這個義務讓學生們受到傷害前提醒注意,讓他們懂得去保護自己,避免受傷害。
(2)審美教育,防患于未然。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心理波動,許多事情的發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應該盡早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一方面,讓學生明日初戀是人生中最純潔的感情之花,不論它開在什麼時候都是應該珍惜的。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異性問的接近是以傾慕為基礎的,要想讓對方注意自己,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出色。嘗試過進行這樣的引導後,學生會以一種更為純潔的心理去對待第一份感情,也會學着讓自己變得更出色,從這個角度對他們的成長何嘗不是一種動力呢?
3、老師要鼓勵和指導好中學生異性交往
青春期學生的異性交往,既可前發初戀的情感,導緻早戀的發生,亦可以使初戀情感得到淨化和升華。究竟朝那一方向發展。往往取決于教育者的引導。因此,作為教育者既要為中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無伍抑感的健康的交往環境,尊重他們隻之間的異性交往,又要給予積極的恰當指導。要教育男生尊重你生,行動要講究分寸,教育女生自尊、自重、自愛。使他們明确:(1)友情和愛情的區别。友情不等于戀情,友情可以發生在同性和異性之間。而戀情隻會對異性産生,友情是對着大家的,不排斥他人;戀情則是單一的、排他的。友情是分開的,可以共同分享的,戀情是隐蔽的,自私的。使他們認識二者的區别,有助于他們正确地分辨自己和别人的感情含義,保持一定的警覺。(2)避免不必要的身體接觸,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現。青春期的學生正值情窦初開,在非正常情況下異性問身體各部分的接觸都會産生異樣的感覺,使人想入非非。(3)求廣泛,忌單一。與異性的交往,要盡可能減少單獨相處,要廣泛地與異性同學交往,建立起廣泛的朋友關系,多參加集體活動、并在集體活動中與衆多的朋友保持良好關系。
總之,中學生的早戀問題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隻有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才有利于教學、教育工作的開展。
更多精彩推薦:
少男少女與異性正常交往的方式和技巧
女孩,你能控制你自已嗎?
怎樣才算正常的異性交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