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末代皇帝,古人雲:“行房之事,于人事所忌,于天時則有所避。”這說明,古人對男女行房交歡十分講究,性愛要美滿,要和諧,要有益身心健康。也就是說,男女行房交歡要講究“人和”,更要講究“天時、地
古人雲:“行房之事,于人事所忌,于天時則有所避。”這說明,古人對男女行房交歡十分講究,性愛要美滿,要和諧,要有益身心健康。也就是說,男女行房交歡要講究“人和”,更要講究“天時、地利”。因此,男女行房交歡,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能少!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道:“交會者當避大風、大雨、大寒、大暑、雷電霹靂、天地晦冥、日月薄蝕。”而南朝著名醫學家和道教養生學家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中也有論述:“房中禁忌,日月晦朔,上下弦望,大風惡雨,地動,雷電霹靂,大寒暑,春夏秋冬節變之日,送迎五日之中,不行陰陽。”從上述論著中不難看出,古人非常看重性愛的“天時”、“地利”。這些觀點放到現在依然适用。因為惡劣天氣不但會影響夫妻雙方的情緒,而且此時行房,還可能引起髒腑功能失調,耗損精氣,使邪氣乘虛而入,從而誘發疾病。
孫思邈提到的大風、大雨、雷電霹靂等特殊情況,還可能對男性性功能産生不良影響。若夫妻雙方在柔情蜜意、水乳交融之際,突然窗外雷聲大作,很容易對男性心理造成不良影響,甚至使一些人突發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一下子被“吓回去了”。這種驚吓導緻的惡劣影響,有時是一過性的,有時卻需要通過治療才能恢複。
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有了很大改觀,風雨寒暑對房事的影響比過去小多了。但可能出現的“意外驚吓”依然存在。比如,在男女的性愛過程中,突然電話響了;在男女性緻正高時,父母或孩子推門進了卧室。這些意外都可能造成男性突發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現在臨床上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案例。
其實,古代的醫學家除了認為男女行房交歡時用忌諱雷雨天外,還總結出男女行房交歡前後的許多忌諱,如男女行房交歡後的三五天之内,不可以下冷水,如洗冷水澡,也不可吃冷飯涼飲及涼藥。夏天不可以貪涼快,冷天也不可以冒風雨;如果犯了這個忌諱而行房,男人容易得陽萎,女人容易得乳萎,而且四肢冰冷,肚疼而死。又如男女若不謹慎小心的預防,謹守禁戒,懷孕的女人就會容易流産,所以常常會有前半月懷孕受胎,而後半月卻發生了流産的事情,并且不知道為何如此;如果婦人屢次的流産,将會使肝脈受傷,終身不會懷孕。所以男女在行房交歡時不可以不謹慎,以免造成日後的悲傷和痛苦。
古代的醫學家認為:人的身體是氣血結合而成的,不是金銀銅鐵打造的;所以在色欲上如果不加以節制的話,開始的時候,不覺得有害,但是久而久之,日積月累的損傷,必然會使精髓虧損,氣血敗壞,最後導緻死亡。因為人的氣血,必須每六天才能行走完身體上的六處經脈。必須七日經脈盡通,得到纾解,氣血才完成通行一周。因此每行房一次,一經的氣血就會受到損傷,必須要再等七日周行到此經的時候,才能夠複元。所以古人在《易經》上說:“七日來複”,就是要人休養七日的意思。
然而,有許多性欲旺盛而有不甘寂寞的男女還沒有到七日,便又行房,導緻一傷再傷,因而百病叢生。因此古人特别立下節欲保身的規矩:二十歲的時候,以七日一次為準。三十歲的時候,以十四日一次為準。四十歲的時候,宜二十八日才一次。五十歲的時候,應四十五日才一次。到了六十歲的時候,精髓血脈已經不再發生了;此時應該及早的斷除色欲,禁絕房事,不可以再行房了。以上限制的日期,是專指春秋二季而言。若是冬夏二季,則因為夏季的火氣極熱,發洩無餘;冬季的水氣極寒,閉藏極密;因此,冬夏二季,最好還是以斷欲為主。如果能遵照以上的限制,可以卻病延年。若是違背不加節制,必然就多病減壽。
至于男女之間的保身立命的戒期,以及天忌地忌人忌;在“壽康寶鑒”這本書中,有詳細的列舉說明,倘若不懂戒期,不知忌諱,則生子不育,形體難全,必有兇災;況且人身的氣血流行,原是和天地間的節氣相應;如果在不适當的時日交洩,則容易使氣血不合,精氣損傷,遠較其他的時日走洩,還要嚴重百倍。因此,世上有的帥男靓女,雖然是循規蹈矩忠厚老實,卻常常會有多病不長壽的禍患,以及功名被削,年壽被減的惡報。這些無妄之災往往就是由于在男女性愛交歡時,不懂得忌諱的原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