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男孩因學習壓力過重患上心理障礙,6歲的女孩也因缺少時間玩耍竟羨慕奶奶沒文化,不用學習。本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卻因為各種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使現在孩子們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兒童心理疾病也随之增多,這種現象令許多家長和專家感到非常憂慮。
老婆性欲太強怎辦 ・陰莖為何插在陰道裡拔不出 ・妻子沒有高潮我必玩的花招 ・如何讓私處更“握緊”陰莖 ・另類自慰法,請不要亂試 ・女人床上“騷包” 床下柔情 8歲的男孩因學習壓力過重患上心理障礙,6歲的女孩也因缺少時間玩耍竟羨慕奶奶沒文化,不用學習。本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卻因為各種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使現在孩子們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兒童心理疾病也随之增多,這種現象令許多家長和專家感到非常憂慮。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在玩泥巴中度過童年,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在遊戲加學習中度過童年,而如今的孩子卻在沉重的負擔中去經曆自己的童年。”這是一位心理專家在一個心理專題講座中對近幾代人的童年做出的一個簡單總結,雖然這樣的總結可能不很準确,但卻大體上反映出了過去和現在孩子童年時代的巨大差别。從這個總結中不難看出來,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但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孩子們的童年也越來越缺少樂趣和快樂,越來越缺少自我了。
8歲男童患上心理障礙
DDD“孩子病了,才知學習太多不一定是好事”
小學二年級的強強本是一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上幼兒園時,他就表現出了強列的求知欲望,喜歡看書,喜歡認字,記憶力也特别強,許多問題隻要老師或者父母講一遍,強強就能記得非常清楚。幼兒園生活結束後,強強如願進入我市一所重點小學上學。一年級時,由于課程還比較輕,強強學習還是非常起勁,可到了二年級後,除正常的課程之外,學校又給他們增加了奧數等課程,而且老師布置的作業一天比一天多,強強的負擔和壓力也越來越重。每天放學後,強強首先要打開計算機上網,從網上查找老師布置的作業,接着就開始沒完沒了地做作業。做完作業已經是晚上9時多了,強強還是不能休息,他還要遵照父母的要求,練習鋼琴,學習繪畫。所有這些都進行完後,已經到晚上11時多了,強強這時才能去睡覺。有時作業多,還會睡得更晚。強強常常感到自己睡眠不夠,但他是個聽話的孩子,還是遵照父母的要求,一心一意學習。
可最近一段時間,強強的父母親卻發現兒子變得有些沉默寡言,而且經常感到身體不舒服。兩天前,強強又向父母訴說自己胸悶、難受,且有疼痛感,年輕的父母并沒有多少醫療知識,他們聽人說心肌炎就是這種症狀,急忙帶強強到醫院進行檢查。各種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發現強強各項檢查指标都正常,身體并沒有什麼疾病。醫生仔細對強強的母親進行了詢問,了解了強強生活、學習的全面情況後,他作出了診斷,強強的症狀是一種因學習壓力過大而形成的心理障礙。由于學習壓力沉重,孩子根本沒有玩耍和同父母、同學、老師交流的時間,長時間的沉重壓力和缺少應有的交流,導緻了強強的心理障礙,嚴重的心理症狀又影響到身體,從而産生了胸悶和身體不适的感覺。同時,醫生告訴強強的父母,要治療孩子的心理疾病,最主要的是要關心孩子的心理世界,給孩子減壓,同時要加強孩子與同學、老師及父母的交流。面對孩子的病情,強強的母親顯得非常痛苦,她傷心地說:“早知道這樣,就不讓孩子學這麼多東西了,現在孩子病了,才知道學得太多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6歲女童羨慕奶奶沒文化
DDD特長班之累,累家長更累孩子
6歲的蘭蘭正上幼兒園大班,她天真可愛,聰明好學,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父母、爺爺奶奶每天都圍着她轉。為了開發蘭蘭的智力,讓她将來能夠有更多的特長,從幼兒園中班開始,除了參加幼兒園裡的特長班學習外,父母親又在外邊給蘭蘭報了繪畫、音樂、舞蹈和英語等特長班,每天從幼兒園一出來,蘭蘭就在父母的帶領下,在各種特長班之間不停地奔波,周末和周日也不例外。學習幾乎占去了蘭蘭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她玩耍和遊戲的時間越來越少,一周除了周日上午能玩半天外,其他時間都不屬于蘭蘭自己。
剛開始時,蘭蘭似乎對這些特長班的學習很感興趣,學習也很用功。而且通過學習,她的才藝能力也在幼兒園逐漸表現出來,在幼兒園舉辦的各種活動中,蘭蘭常常都名列前茅,而且經常能得到老師的獎勵,父母也引以為豪。可随着時間的推移,到上大班時,蘭蘭似乎對特長班的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她經常找各種理由不去上課,還經常對父母發脾氣。而且父母還發現,沒人的時候,小蘭蘭經常一個人坐在房間裡哀聲歎氣,顯得心事重重。有一次,她竟然歎着氣對爸爸媽媽說:“我覺得咱家裡奶奶最好。”爸爸媽媽急忙問她為什麼,蘭蘭說:“因為奶奶不識字,沒有文化,不用去學習。”父母擔心蘭蘭生病,帶她到醫院檢查後卻沒有發現什麼問題。醫生說,蘭蘭可能還是心理問題,最好通過減壓的方法來進行調理。
據記者了解,目前,像蘭蘭這樣參加多種學習班學習的幼兒園孩子不在少數。每天在幼兒園放學後,家長們都會碰到數量衆多的學習班、特長班的招生廣告,而一到下班時間和節假日,各種學習班、特長班的門口都會擠滿幼小的孩子和陪讀的家長。在一個特長班的門口,記者看到每天停放的車輛達上百輛,晚上下課時,從特長班出來的學生和家長經常會使附近道路上的交通堵死。一位家長搖着頭說:“這種環境讓你不想學都不成。”
醫生
DDD心理壓力無法釋放,久之容易形成心理問題
記者在西安市兒童醫院了解到,随着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最近幾年來,前來就診心理疾病的患兒也逐年上升,這種情況讓人感到非常憂慮。兒童醫院每年要接診數十萬名小患者,很多是患心理行為疾病的兒童,而且,兒童出現心理疾病的年齡也越來越小。
兒保科主任陳豔妮說,從這些孩子的病例看,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及各種沉重的學習負擔和壓力是造成兒童心理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有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隻有六七個小時,這麼少的時間對許多成年人來說都是不夠的,更何況孩子。由于學習時間長,壓力大,這些孩子平時既沒有玩耍的時間,而且也沒有和家人、同學、老師充分的交流和适當的心理疏導,學習造成的心理壓力無法釋放,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心理問題,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和正确處理,最後還有可能發展成為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像前邊所提到的強強患的心理疾病,就是這些原因造成的。除此而外,這種狀況也和孩子的性格有一定關系,這類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較内向,如果出現問題後,家長不能及時解決,就很容易發展為心理障礙。此外,由于學習時間長,侵占了孩子應有的體育鍛煉時間,這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在門診就診的這類小患者中,大多數孩子平時幾乎都沒有體育鍛煉,有的孩子身體狀況也比較差。
家長
DDD似乎除了這樣做,别無其他辦法
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部分家長,除了少數幾位表示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順其自然外,多數人還是希望在小學甚至幼兒園時就要多學一些東西,以便給孩子今後将要面臨的激烈競争打好基礎,但同時他們也表現出了很多的無奈。
一位姓劉的三年級學生家長說,雖然現在學校都說實行素質教育,而且這也能對孩子在拓寬興趣、開闊思維等方面起到好的作用,但現在競争這麼激烈,擺在孩子面前的有中考、高考,甚至好一點的小學都要考試才能入學,這些都是按分錄取,差一分都進不了門,否則就得家長掏高價去上學,如果不從小抓緊,讓孩子多學知識,以後上學怎麼行呢?一位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說:“我也知道參加這些特長班學習孩子很苦很累,但又有什麼辦法呢?社會上競争這麼激烈,不讓他打牢基礎,多學一兩項特長,今後怎麼立足呀,就是想上個好一點的小學恐怕都不行吧!”習武園的鄭先生說:“我們小的時候,每天才上4節課,兩節自習,剩下的大部時間都在玩耍中度過,現在輪到孩子了,卻每天要學習十幾個小時,沒有玩耍的時間,也沒有了自己的快樂,這對孩子來說實在太不公平了。但社會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又無力改變,也隻能這麼做了。如果人家的孩子都在參加各種學習,你的孩子不學習,這能行嗎?”
一位姓吳的家長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她的孩子在一家幼兒園上中班,幼兒園組織了一個繪畫特長班,她沒有給孩子報名,而班上大多數孩子都報了名,到了上繪畫課的時間,報名的孩子都被領到美術教室去學習,她的孩子卻隻能和其他幾個沒有報名的孩子一起在教室裡看動畫片。她去接孩子時,孩子顯得很孤單、很委屈地對她說:“人家都去學繪畫,你為什麼不給我報名?”沒辦法,最後她也隻好交錢報名,讓孩子去上繪畫班。從那以後,不管幼兒園辦什麼班,她都給孩子報名。“咱不能讓孩子吃虧吧。”吳女士說。
在記者采訪中,不少家長都表示,面對現在社會上殘酷的就業競争,他們隻能這樣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的态度表示出似乎除了這樣做,他們再沒有别的辦法。
專家
DDD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應引起全社會重視和關注
許多專家則對這種狀況非常憂慮,他們希望全社會都應該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減輕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和壓力,把童年的快樂還給孩子們。
心理咨詢專家楊洪主任認為,造成兒童心理疾病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升學壓力大、課業負擔重,根本原因則是現行的教育評價體制。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切實實施素質教育,讓孩子們不再為分數、不再為考試所累。而家長的認識也存在偏差,這樣不分成長階段一味讓孩子多學知識的做法,實際上是無視孩子成長的心理階段,把對小孩的期待變成了一種“強迫”。所以好多孩子參加特長班學習都是家長的意思,這種教育形式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這也為孩子青春期産生逆反心理埋下了隐患。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做法卻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結果當然可想而知。讓孩子馬不停蹄地陷入學習各種知識的“陷阱”中,不僅起不到預期效果,而且還會适得其反,讓孩子患上學習疲勞症、厭學症及各種心理疾病,最終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對孩子承擔的責任是要培養他們的身心健康,這才是孩子今後學習、工作、生活的人生基礎。過早地開發孩子的智力,讓他們學一些超過自身接受能力的知識和事物,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市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陳豔妮說,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如果身體患了病,家長們可能很快就會去醫院就醫治療,可如果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恐怕到醫院去就醫的就很少了。由于目前心理衛生知識尚不普及,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大多數人對心理疾病認識不足,對心理疾病也不夠重視,家長們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關心程度也比較低。關心孩子,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改善這種情況,除了家長及學校要加強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适當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并給予他們适當的心理疏導,讓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位教育專家說,從這些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這些問題,已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從孩子的學習負擔過重到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從學習疲勞症、厭學症到兒童心理疾病增多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到素質教育的質量,而且也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它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庭及全社會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齊心協力,對中小學生及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進行正确引導,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教育模式,把童年的快樂還給孩子,讓他們健康茁壯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