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女性相比,男性骨質疏松發生較早,往往自中年期(40歲左右)就開始出現骨量減少,如果在這之後的十年内未能給予重視和防治,那麼自50歲後骨量丢失就更為明顯,速度加快,易引起老年骨質疏松症發生。男性的骨架較女性大,橫截面積也比女性大25-30%左右,因此男性因骨質疏松症發生骨折的幾率要低于女性。但不容忽視的是骨質疏松症所緻的疼痛、乏力卻比女性為明顯,大大降低生活質量。因此男性骨質疏松應早期預防。
首先,預防應從兒童期開始,這樣方能獲得更大峰值骨量。要做到這點應多做戶外活動,通過陽光的紫外線促進體内VitD全盛有利于鈣、磷的吸收和利用,建立較高的峰值骨量。青春期是骨量增加最為顯著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内,維持鈣平衡所需要鈣量較小,每日僅需400-600mg,因而此期無需過多補鈣。促進青春期骨量增加,重在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因此,青年人應注意工作這餘開展各項有益的體育運動,以此來增大骨量,為中年後減緩骨量丢失速度打下良好基礎。
中年是人生最勞碌的時期,應注意去除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實驗研究表明:有骨質疏松家族史的人患病率偏高;而有長期吸咽,過量飲酒,少動多坐及低鈣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容易在老年後發生骨質疏松症。此外,某些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庫欣綜合症、阿鍬森病、多發性骨瘤、白血症、關節疾病等)容易合并繼發性骨質疏松;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苯妥英納、肝素、華法令等)可緻骨質疏松。在這些危險因素中,能夠被有效控制的是發言炒良生活習慣和謹慎用藥。針對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隻要認為明确并有決心,做起來并非很困難。上述藥物的使用期間,應定期監測,必要時适量補充VitD和鈣劑,減少骨量丢失。
中老年人應重視鈣的攝入。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我國人群由于飲食結構中奶制品少,食物中鈣含量相對較低,而中老年人需鈣量又較青年人為高,因此約有半數以上全内鈣有不同程度缺乏。進食富含鈣質的食物或服些補鈣劑都是很有必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