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異性知己的人有自己的解釋:如果他的确能為我排憂解難,如果他的确能為我帶來精神慰籍,如果我們一定不會發生越軌行為,親愛的,你又何必在意我們是同性還是異性呢?
在這個對兩性關系的認識空前開放的時代,“異性知己”這個詞出現的頻率也異常高。面對老公或男友的異性知己,女人的态度已經從判斷轉變成選擇。接受還是不接受?在這裡,三位女性朋友道出了她們的心聲。
我一向對“異性知己”這幾個字很反感,不僅不許他有,我自己也一直在杜絕。因為即便是和同性交朋友,人也都願意找自己喜歡的,如果是異性朋友,前提也一定是你喜歡他。如果再慢慢地成為知己,經常相互傾訴,無疑是很危險的。
異性永遠都是相吸的,開始理智不代表永遠理智。在一起聊得越多,接觸的機會越頻繁,就證明他們是越發相互吸引的,這樣的結果,誰敢保證什麼也不發生?!
再說,他有什麼不能和自己的老婆聊而偏要找其他女人聊的話題呢?雙方選擇結婚的前提就是相互的了解和相互認同。當初我跟我老公首先是朋友,其次才是戀人,最後才選擇結婚的。所以,我認為我們什麼話題和想法都可以拿出來說,我們彼此是這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和我不能說的,他一定也找不到别人可說了。
現在離婚率這麼高,就是因為社會越來越開放,接觸異性的機會越來越多,人的觀念也跟着有了很大的變化,明明就是“婚外情”的前兆,還披上了“異性知己”的彩衣。愛情就是自私的,我不能允許我的老公和别的女人分享心事,因為那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我和别的女人分享我老公!
從人性的角度講,每個人都不可能一輩子隻喜歡一個人,而知己也不必隻局限于同性。也許,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曆,當自己心緒煩亂,想要排遣壓力、宣洩情緒,卻又不想讓心愛的人擔心的時候,找一位異性知己好好聊一聊,交流一下,是很惬意、也難得的事。
可能有人認為,異性知己來往過密就容易出現越軌行為。對此,我的态度是:首先不希望有這樣的事發生;其次,即使發生了,也要看性質,如果他們隻是偶爾身體上越軌,而他的心還在我這裡,無論他暫時漂泊、停靠在哪兒,最後心裡都隻想着我,我能夠接受。這就有點類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的托馬斯,無論他和誰在一起,他其實隻愛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妻子:特麗莎。但是,需要強調的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對方出軌的頻率隻能是“偶爾”,而不是“經常”,我也不例外。假如你的戀人“經常”這樣,那麼不要猶豫,你應該把他換掉。
之所以可以接受男人偶爾的越軌,是因為男人可以将愛和性截然分開,一個男人,他和誰上床,并不代表他就愛誰。如果真的需要面臨抉擇的話,我甯可選擇身體出軌但心還屬于我的那一個。
确切地說,我能夠接受他有異性知己,但不能接受他的精神背叛。
兩性因為差異才相互吸引。如果我老公有異性知己而又不瞞我的話,我認為,首先他心态健康,行為正常;其次,他魅力無限;第三,通過和異性交往,他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了解女人,也就越來越懂得夫妻相處之道,其結果就是我受益。
很多女人看到老公和别的女人交往便會如臨大敵,緊張兮兮地盤問究竟,就算相信他們沒做越軌之事,也抱着這是個不好的苗頭、要把它扼殺在搖籃裡的想法,最後對老公甩出一句:“這次就算了,以後少和她來往!”
其實這樣大可不必,君不聞“抽刀斷水水更流”嗎?你老公既然選擇和你結婚,就證明他是愛你的。但人都有叛逆性,你越幹預的事,出于反感,他可能越會去嘗試。你聽之任之,反而可能會沒事,畢竟他不是小孩子,有判斷和約束行為的能力,何況他當初本來就不想有事發生呢!
人在小的時候,由于不受世俗觀念的影響,選擇的玩伴往往不受性别限制,隻要玩得來,同性異性都無所謂。長大了,心裡有了男女差異的觀念,很多人會片面地認為與異性朋友交往就意味着談戀愛,其實這是很荒謬的想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