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傳統文化這麼容不下裸露的身體,尤其是私處,視之為洪水猛獸?真要論斷的話,有罪的不是人的身體,而是人的腦袋。
“是男孩!”
“是女孩!”
這是每一個人打從娘胎出來時聽見的第一句話,也是慶祝我們來到世界的“歡迎詞”。
從我們出世的那一刻起,性器官的标簽就貼在身上,跟着我們一輩子。如此來看,兩者照理該相處融洽,成為絕佳的哥倆好或姐妹淘;但事實不然,我們不僅沒有跟它水乳交融,反而視之為身體最不名譽的部位,稱作“私處”或“恥部”,仿佛家醜一般,想盡辦法遮掩。
多數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觸摸性器官被大人撞見,立即會遭到嚴厲的斥責:“别碰那兒!”然後,父母給你一個大白眼,氣呼呼把你的手抓開,又補上兩句:“髒髒哪,不準去碰。”或是“這樣羞羞,不要臉喔。”
我們從小就不斷被洗腦:性器官是肮髒、羞恥的地方。在那個年紀,我們不會想:“喔,爸媽這樣是為我好,現在我還小,等到我再大一點,他們就會跟我講多一些。”那時的小腦袋瓜裡,隻會記着我惹爸媽生氣了,因為我做了糟糕的舉動,去碰觸那個肮髒、丢臉的部位,真是不該,那兒一定是個壞地方。
比起小男孩,小女孩的處境又更惡劣,因為多數文化中,男孩自幼就被鼓勵獨立、好動,甚至在大人的默許下,“愛現”都是一樁好事。當一名小男童剛學會自己灑尿時,大人很可能會高興地圍在一起,七嘴八舌:“哇,好棒喔,會自己尿尿了。”這個小男童因此記住了他抓住小雞雞,會自己上廁所,是大人喝采的光榮事迹。性器官對他而言,隐藏着早期驕傲、受肯定的記憶,甚至變成某種特權的象征。
但換成小女孩就不同了,她完全沒有任何機會被稱許、被嘉勉,也許她會見證家裡的小哥哥或小弟弟摸胯下,受到的懲罰比她輕,甚至完全沒被處罰。但若是她做了同樣的行為,斥罵、恐吓、體罰可能随之而來,她從此記得女孩的那裡比男孩那裡更不潔、更惹人厭惡。
兩幅裸像,待遇不同
我記得好前一陣子,台灣同一天報紙的同一個文化藝術版面,出現了兩則并列的新聞,很多事不去比較,也許不知道感受如何,一比還真叫人錯愕哩。
一則的标題是“米開朗基羅素描《複活基督》,即将在拍賣市場現身,引起了轟動”,文章一旁還附上了一幅全裸男子的素描圖,什麼都看光光。另一則是“東海美術系的活動海報,因打出裸女牌,而遭校方查禁”,文章一旁也刊登了該系學生扮裝遊行,并将那張闖禍海報擡出來公諸于世的照片,右下方隐約便可看見一位裸女躍然紙上。
在這一天的報紙,兩幅裸像相互輝映,教會了吾人一項道理:基督與凡間俗女之間,身價果真有極大的落差!前者露三點的裸體價值連城,後者的露三點就人人喊打。
東海大學美術系學生為了“二年美術周”活動,推出了這幅裸女海報以吸引人潮,乃創意噱頭。那時我在報紙上一下認出了這幅裸女攝影的來頭,原來它是一本西方攝影集的封面,一位女子全身不着一縷,隻穿鞋襪,一手握住自拍器,一手捂住嘴,回眸對着鏡頭莞爾。她的全身白皙光滑,位居第三點要津的那一蓬漆黑的陰毛,顯得格外惹眼。
這部攝影集的主要構想是收錄女性的自拍肖像,所以邀集了諸多女性手握自拍器,在鏡頭前随興擺弄“最得意”的姿勢,卡擦一聲,按下快門,成就了一幅幅裸體的自拍畫面,顯示女性如何檢視自身裸體的觀點。全書充滿幽默、多元化的肢體語彙,堪稱佳作。
不過,顯然美術系這一批“生嫩小鬼”的創意吓壞了學校裡的“成熟老鬼”,據報載,教務處居然是接到老師的抗議電話才出手撤除。有沒有搞錯?連本來被視作不可能的政黨輪替都在台灣發生了,咱們大學裡的老師竟然還在搞打小報告那一套,而且密告的内容赫然是“報告校長!有人暴露第三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