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結婚時代》,再次把傳統的“門當戶對”觀念帶到了我們眼前。在關于這個命題的讨論中,最為經典的說法,來自上世紀90年代好萊塢搞笑版的《人猿泰山》。珍妮的媽媽絞盡腦汁給泰山解釋,她的家庭是多麼聲勢顯赫,珍妮的未來夫婿應該如何高貴正派,無奈泰山這個叢林全能冠軍根本無法領會。準備棒打鴛鴦的老太太隻得這樣告訴泰山:所謂門當戶對,就像在你的世界裡,斑點隻能配斑點,條紋隻能配條紋,斑點和條紋是不能配的!這句話,終于讓泰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來。
但是,愛情的力量,仍然突破了“斑點”和“條紋”的差距,泰山最終還是抱得美人歸。就像編劇王海讓她的“顧小西”跟“何建國”離婚又複婚那樣,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在這個新結婚時代,通常被外人認定最講求“實惠”的上海女性,她們的“門當戶對”觀念也經曆着悄悄的更新換代。
“門不當戶不對”是可以逾越的
■王海編劇
在寫完了《中國式離婚》以後,《華爾街日報》的女記者采訪我,問我對中國的城鄉婚姻怎麼看,她的話讓我開始關注這種婚姻模式。随着中國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口流動增大,大量優秀的農村青年走到城裡來,并且在城裡結婚生子,但是城鄉差别帶來的成長環境和文化差異,肯定會在婚戀中引起激烈的矛盾。這樣的矛盾,就在我的朋友們身上發生着。記憶中我的一位女朋友,每年春節都為了到底回娘家還是回婆家跟老公大打一架。因為每次回農村的婆家,女兒都會因為寒冷的天氣大病一場,但是如果不回去,婆家的人就會挑剔這個城裡媳婦看不起他們。像我劇本裡的“顧小西”,也在“何建國”家裡發病,但是又怕婆家人說她嬌貴,隻能忍着,回到城裡再跟老公算總賬。
但是,我不認為這種“門不當戶不對”是無法逾越的,我确實也看到過很多逾越了門戶差距的婚姻,在經過種種磨難和相互的理解溝通之後,他們還可以找到幸福。其中原因,就在于夫妻雙方還是有感情的,而且我本身也有這種期望,婚姻本應該是兩個人的事情,不應受到其他外來因素幹擾。
另外,這個“門當戶對”的觀念,其實是有地域特色的,中小城市的城鄉差距可能就沒有大城市明顯。當初拍《新結婚時代》的時候,投資方為了減少成本,就想找一個中等城市拍攝,但我認為,如果在中等城市,婚姻中的城鄉差距可能就沒有在北京這麼明顯,那個力度會減小很多,所以我堅持故事背景一定要放在北京。再比如,對城鄉婚姻,北京可能會比上海更有包容性,更自成體系,這個故事在北京以這種形式發生,到了上海,情況可能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人生觀”比“門當戶對”更重要
■尹女士 35歲 已婚
我和先生都出身上海普通市民家庭,其實沒有明顯的“門不當戶不對”,但是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簡單的“門當戶對”,根本不足以概括夫妻雙方的情況。
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我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父母給我的教育是:你很出色,你做什麼都能做好!所以從讀大學到找工作,我覺得“一切盡在掌握”,整個人生觀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先生正好相反,公公雖然也是個幹部,經濟條件比我家還好,但是他家信奉小心謹慎,前怕狼後怕虎,好像随時随地都可能失敗,可能遇到倒黴的事情似的。
兩種不同的家庭教育下産生的不同的人生觀,在婚姻生活中的沖突非常明顯。比如買房子,前些年上海房價還沒有這麼高,我就動過買房子的念頭,但先生覺得一旦貸款就被套牢了,如果我們當中有誰工作不順或者幹脆失業了怎麼辦?在他的頭腦裡,從銀行貸款是非常大膽的做法,這會讓他感覺生活失去了保障。就因為他的反對,買房的事一直拖到了今天,我們至今還住在小房子裡。
還有對兒子的教育,我們之間也分歧不斷。我覺得男孩子就應該像個小男子漢,父母不用幹涉太多,隻要過得去,可以讓他自由發展。但是先生卻不然,他一會兒給兒子報名讀英語班,一會兒讓他去補習數學,讓兒子變得特别容易緊張,某一次考試不理想,就跟天塌下來似的。長此以往,我怕兒子會像他爸爸那樣,再也感受不到輕松明亮的快樂滋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