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趙寶剛執導,高璇、任寶茹編劇的《我的青春誰做主》(以下簡稱《青春》)本周在央視一套播出。《青春》的前半部和《奮鬥》的風格如出一轍,劇中的80後、90後仍然用戲谑口吻挑戰傳統,他們還是那麼執著甚至執拗,自信甚至自戀。《奮鬥》中的三位同桌死黨夏琳、米萊、楊曉芸在《青春》中變成了三位見招拆招的表姐妹趙青楚(趙子琪飾)、錢小樣(王珞丹飾)、霹靂(林園飾),三姐妹的關系被定義為“狼狽為奸”。故事的後半段進入青春傷痛的沉重主題。當青春的年少張揚不能解決最現實問題的時候,年輕人向往的理想将在哪裡靠岸?
奮鬥:頭拱地努力賺錢
《奮鬥》美其名曰“奮鬥”,但所有人的奮鬥都停留在嘴上,陸濤遇到有錢的爹,輕輕松松卡裡就多了兩千萬;華子沒幹兩年,一家大餐廳便落聽。向南雖說是個小職員,可房車齊全,不差錢。按《奮鬥》編劇石康的解釋是,這幫人其實是在為愛情、為友誼而奮鬥,因為愛情很容易成為他們認同的主題,對事業的奮鬥反倒退而求其次了。這樣的理論讓很多80後不能苟同,因為大學畢業生剛出來打拼沒那麼簡單,好工作難找,掙大錢不易,獲得社會認同感就更沒指望。
《青春》也講年輕人的“奮鬥”,但不再局限“富二代的奮鬥經曆”,趙寶剛說:“《奮鬥》有點兒飄忽,講的是奮鬥意識。《青春》說的才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尤其是劇中頭拱地努力賺錢卻處處碰壁的錢小樣和方宇,按他們的話說:“奮鬥半天就頂人家一舉手之勞,渺小得像隻螞蟻,爬來爬去,人家推土機一撮子就完事兒。”讓人看到生活的艱辛和殘酷。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看似沒心沒肺卻在挫折中笑對青春的錢小樣還說過:“我們都渺小,永遠沒推土機成功,忙活半輩子才頂人一撮子,但螞蟻有螞蟻的幸福。跟我覺得最帥的那隻螞蟻,為别人眼裡的小草、我們眼裡的大樹,一起努力奮鬥。”像這樣頭拱地的為理想、為生活努力打拼,痛并快樂着的草根一族,可能更容易讓80後、90後産生認同感。婚姻态度:拒絕未婚同居
婚姻态度:拒絕未婚同居
《奮鬥》中的向南與楊曉芸代表了當今社會中普遍存在的“閃婚”一族,而外地打工女露露為了找到自己明确的身份,最終背叛飄泊不定的華子選擇更可靠的“周曉鷗”,背叛、勢利、消極、占有,是《奮鬥》中隐含的一層寓意。當時趙寶剛提出的觀點是要反映社會問題,年輕人不再沉迷于卿卿我我的濃情蜜意中,閃婚、情感不專一便成為很多人追求自我、揮霍青春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态。兩年之後,趙寶剛似乎又回到原點,不再簡單地再現生活常态,而是希望提倡一種健康理想的愛情觀。“這部戲裡所有人都不完美,但他們都沒有未婚同居,這是我們特别提倡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一見面就搬一塊兒,把夫妻間的日子都過了,什麼神秘感、相互吸引全沒了,沒勁。我覺得,年輕人戀愛就應該互相勾着、憋着,延伸戀愛的神秘感。”所以,在《青春》中,愛情表達雖然仍固守着“相愛是容易的,相處是困難的”,但主人公不再是見異思遷、閃婚閃離的性情中人。即使愛情遭遇天崩地裂或緻命誘惑,主人公趙青楚與周晉、錢小樣與方宇,以及新好男人高齊,都選擇不離不棄。就像經曆慘痛波折的錢小樣與方宇在婚禮上說的那樣:“我不帥,本事不大,掙錢不多,背一身債,又犯過錯兒,你願意嫁給我嗎?”“我不漂亮,會點京劇、護理和速記,連累你背一身債,還為我犯錯兒,你願意娶我嗎?”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答案,他們都正走在前往幸福的路上。
溝通:誰也别做誰的主
考慮到收視群體,《奮鬥》把七個年輕人的父母全招呼了一遍,但對父母與孩子間的代溝問題并沒有做深入探讨,除了蘇曉明飾演的楊曉芸媽神人一個,張晨光飾演的陸濤爹有些權威,比較吸引眼球外,其他爹媽都好像擺設一件,沒太多實用價值。《青春》則在“一個外婆+三個老媽+三個女兒”身上下功夫,講述三代人的融合和溝通。故事中的三個媽,一個賽一個地神,又一個賽一個地事兒媽。當長輩們的經驗主義遇到晚輩們的理想主義,結果會如何?劇中,作為母親的楊家三姐妹,在與女兒或明或暗的碰撞與艱難溝通中,認識到自己認為的那種康莊大道并不是女兒們所需要的。而作為正值青春、把自由看成生命的年輕一輩,在經曆了生活的種種問題後,也逐漸認識到自由與成長的含義,理解了長輩們的良苦用心。“‘誰做主’是《青春》的核心,兒女想為自己的青春做主,父母想為子女的未來做主,卻往往弄得兩敗俱傷……這部戲就想告訴大家,誰也做不了誰的主,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和孩子都改變心态,改變做事方法,家長要引導而不是替他們做決定,年輕人不要逃避困難與問題,而應該與家長好好溝通,在溝通中解決問題。”趙寶剛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