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美麗的麗江,由于詹姆斯。希爾頓小說的渲染。以及麗江古城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産。麗江便成為近幾年雲南的旅遊觀光熱線。
到麗江除了觀賞古城,領略山川奇觀和古老的民風外,千萬别忘了去碧波蕩漾的泸沽湖去看看。特别不要忘了去了解一下居住在湖畔已兩幹多年的摩梭人及其創造的獨特的摩梭文化。
今天我想告訴你關于摩梭的阿夏婚。大部分摩梭人至今仍過着女不嫁男不娶,女不落夫家的婚姻生活。<據說元朝以前一直是這樣,以後随着曆史條件的影響,其社會内部有諸多變化,但始終殘存着這種母系制度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結構。解放後,政府曾強行推行過三次硬性結婚登記,但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有百分之七十的成年摩梭人仍實行這樣的婚姻形式。說來也好笑,去年還有一個女作家專門跑到泸沽湖去體驗這種婚姻生活,真的,不騙你!不知她找到了靈感沒有!
這種生活指的是他們通行的"阿夏"婚<阿夏為摩梭話,意謂具有實際肉體關系的情人。我上大學學習民族史時,當時都把稱這種婚姻叫阿注婚,阿注是摩梭語朋友的意思。也許稱為阿夏婚更能切合實際的情況吧!>凡有這種關系的男女雙方皆以"阿夏"統稱。
結交阿夏的機會很多,比如平常的勞作遊玩,趕集路遇等,接交阿夏不受年齡,地位财産的限制,隻要兩情相悅。
隻要男女雙方同意,無需舉行婚姻儀式,隻需互換手镯,腰帶等裝飾品作禮物。就算建立了婚姻關系。但這種關系很不穩定。合也易,離也易。隻要女方拒絕來訪,男方不再登門就算離異了。到了年老,男方停止走訪,阿夏關系也就自然終止。維持這種關系時間長的有幾十年的,短的三五載甚至是臨時偶然的結合。臨時性的阿夏一般都是秘密的,長期性的則是公開的。
通常在現實中平均每個摩梭人一生要結交阿夏六至七人,多的達百多人。阿夏間的婚姻生活是這樣的:女子住在自己母親家。男子夜晚到女方家住宿,但次清晨便往返回母家參加勞作。通常青年女性在開始結交阿夏時,都不願公開。往往是事先和男阿夏約好相見的暗号,男子夜訪,女人悄悄地把他領進自己的卧室,至天明男子悄悄離去。<如果你注意觀察摩梭人的房屋結構,會發現有玄機的。每一家庭除正房待客,老人居住,飲炊外,凡成熟的女性都有單獨的房間,稱做"花房"。用來接待男阿夏的。而家庭裡的男性要在自己母家過夜,則隻能住在雜物房,或與年老的舅舅擠着住。男性在自己母家裡好可憐!!不是嗎?女性的花房屬家族共有,女性年老時又得搬回正房内居住>
女阿夏若生下兒女,隻能按母系血統計算。子女随母生活,由母親撫養,他<她>們一般并不确知自己的父親是誰。就算知道,由于父子<女>不在一起生活,關系比較疏遠,形同路人。這就是上古時代的那種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情形了。所以在摩梭話中沒有專指"父親"的詞彙。倒是舅舅成為子女最親近的家人。
摩梭當地有句諺語:"無女水不流,""女兒是根,"生女為最尊。因為女兒是家庭的繼承人。如果沒有女兒,就得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過繼養女。這真像白居易說的"不重生男重生女",不是嗎?
摩梭女孩滿十三歲就得舉行"穿裙禮"儀式。被公認為"有靈魂的人"表示可以開始結交阿夏了。真的不可思意!漢族要到18歲才算成年,而我們滿族也找不到這習慣呀!
每個摩梭家庭都有一個家長,通常由母親擔任,既主内也主外。助手則是女家長的舅舅或兄弟。家庭裡幾乎沒有私産,家裡财物幾乎都屬全體家庭成員共有,就象集體财産。這樣的家庭完全是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小共産主義社會。吃飯時都是由女家長平均分食。一人一塊肉,不過還是實行尊老愛幼的。
在之前聽過這種習俗嗎?關于摩梭人的故事還可以講許多許多。不過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