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孩子上初二後渾身就像長了刺

孩子上初二後渾身就像長了刺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8-22 01:51:10

  孩子進初二後像是渾身長刺

  兒子進入初二後,苦惱的趙女士學會了一個新詞“囧”。孩子學習很優秀,但變得非常逆反,家長說的話他偏不聽,對老師也是如此,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趙女士還發現,近來孩子好像添加了不少苦惱,總是為“為什麼同學老不理我”、“同學他們一起出去玩可是卻不告訴我”之類的事情不開心,天天說自己“囧”。

  趙女士也覺得自己很“囧”,因為不知道怎麼對待他。“看他苦惱很心疼,但是他就像渾身長了刺一樣,你一說他就把全身的刺全立起來,讓你沒法說。”她和丈夫專程來到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向兒童心理衛生研究室主任楊博士求助:“我們沒有培訓過就做了家長,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當家長還算成功,但現在孩子大了,我們反倒越來越不知道怎麼當家長了,也不知道怎麼才能讓他快樂?”

  楊博士告訴這對夫婦,父母首先要對孩子持一個“開放的态度”,不要動辄就給孩子貼标簽,其實孩子進入初二也就開始進了青春期階段,出現這些問題是正常的,家長要讓他知道這些苦惱都不算什麼,然後,家長和他一起讨論,看看用以往的生活經驗能不能解決?或者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小編推薦:測的是骨齡 得的是科學成長

  控制與反控制的“戰鬥”

  但趙女士夫婦追問:“關鍵是現在跟他講話他統統不聽,他根本不給你講話的機會,怎麼才能做到跟他一起讨論?”

  事實上,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正如這對夫婦所言,不少父母沒有經過“培訓”就當了家長,楊博士認為:“當家長真的是需要學習的。”尤其當孩子進入初二,可謂是父母遇到的第一個巨大挑戰:孩子在初一時,與小學階段相比,變化還并不明顯,到了初二以後,各種問題開始集中爆發,逆反、早戀、逃學,情緒也不穩定,經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就像變了一個人”。楊博士将這種現象命名為“初二綜合征”:“這當然不是一個病,隻是一個現象而已,但這個現象值得注意。”

  當然,這個階段并非僅局限于初二,而是包括12-18歲這個青少年時期,在這個階段,親子之間很容易出現問題。楊博士介紹,攝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貪食)在青春期是高發問題,而且越來越多見,尤其女孩比男孩多,以前認為攝食障礙多與追求美、追求時尚有關,但這種說法目前越來越不太能站住腳,從臨床上看,很多攝食障礙是因青春期的挫折與壓力、特别是親子關系問題而導緻的。”

  面對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後發生的變化,家長和老師非常頭疼,就連心理醫生也“不好當”,楊博士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帶孩子來咨詢(能把孩子帶到醫院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經常隻有家長自己來),可是孩子一進心理診室的門,就對心理醫生表現出對立的情緒,因為他理所當然地把心理醫生當成“與父母是同一個戰壕的”。

  趙女士不解,為什麼在這個階段親子關系容易出問題,讓家長覺得孩子“突然變了一個人”,而孩子則跟父母如此對立?楊博士解釋:“問題在于,孩子成了‘青少年’,生理上開始爆發式的成長、變化,心理上出現獨立-依賴的矛盾,對獨立性的要求強烈起來,自我主張日益增強,而家長還是延用以前對待幼兒、兒童的教養經驗與做法,顯然,對于青少年來說,這些經驗與做法已經不合适了,所以雙方都覺得對方不可理解,沖突不可避免,因為一方要控制、一方要反控制。”

  因此,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身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而家長也要問一下自己:此時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孩子自我心理在迅速發展,家長的心理成長了嗎?能适應孩子的變化嗎?楊志偉認為,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家長沒有做到這一點,往往是變化着的孩子逼着父母一點點改變,但這是被動适應,而且通常伴随激烈程度不同的各種沖突。

  小編推薦:日本自殺率是美國2倍

  家長要從“司令”變“參謀”

  “每個人不是天生就會做家長的,在孩子變化、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學習、要成長,要不斷地适應孩子、适應社會。”楊博士說。

  對于所謂“初二綜合症”,楊志偉認為,需要加以關注、但也不用太過緊張。不久前,他接到一位好友的電話報喜訊,好友的孩子今年考入國内的一所大學之後,又接到歐洲一家著名的老牌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并且英文免修,而誰能想到,這個孩子在初中時也曾摔過大跟頭,剛進校時還是前數十名,不到一年成績開始急速下滑,父母不知原因,又過了半年孩子才說“與同學玩網遊”,已經玩了一年多,家長急壞了,因為鄰居的孩子進大學後就因網遊而辍學的。家長向楊志偉求助,經過幾次咨詢,問題解決了。“這個事情說明,哪怕是以前沒問題的孩子,到了這個階段也容易出現偏差。當然,這并不意味着家長隻能‘被動地等待’,而是要積極加以引導。”

  趙女士最關心的是如何讓逆反期的兒子接受自己?楊志偉建議,家長要積極地進行“角色轉換”。家長和青少年之間沖突的目的,是“争奪(對青少年的)控制權”,因為對自己沒有決定權(什麼事情都由父母說了算),因此有的孩子整天玩電腦、有的孩子厭食或者暴食、有的孩子就是偏不聽父母的話與父母作對,因為電腦、食物等被孩子看成是體現自主意識、自己有決定權的體現,如果失去了對電腦或者食物的控制,自己就徹底地失去了自主。

  楊博士将家長要實現的“角色轉換”通俗地歸納為“司令”與“士兵”。“孩子年幼的時候,自然你(指家長)是司令,孩子是士兵,現在孩子大了,不願當士兵,他要決定自己的事情,要不要把他的決定權還給他?如果不還給他,他就跟你戰鬥,你隻好還給他,讓他自己當司令。但家長肯定不能是士兵,家長要當參謀長,告訴孩子各種選擇及其利弊,讓他自己作決定。因此這時孩子隻是形式上的司令,實際上還是在家長制的引導之下前行,但因為家長是在旁邊提建議、而不是強者身份命令他,這是他能接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