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類的性取向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社會大衆對性取向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許多人往往會把對同性的感覺或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中的同性間的洩欲行為與性取向等同起來。當這種性取向的誤解影響到心理發育還不成熟的青少年對同性性為的認識時,就會對他們造成誤導,導緻了他們對自己性取向的憂慮。
誤區一:有了同性性行為就是同性戀?
阿哲:我是男生,但是我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睡覺,有時我們會相互手淫。有一次我去洗澡,搓澡師握着我的陰囊替我搓澡時,我的陰莖突然勃起了,這反應正常嗎?我是同性戀嗎?
歪歪:我今年15歲,是男生。我有很多異性朋友,當我看到漂亮的女孩時,會有性沖動。可我遇到稍帥一點的男生,也會有一些性沖動。上網時喜歡看男性圖片,我自慰時想象的對象大多都是男生,我是不是同性戀?
雪揚:我是男生,現在16歲。在初中期間曾與多個男生發生過關系,現在我好像上瘾了,看到那種很帥的帥哥就會想入非非,我連做夢時候也隻夢見與男的做愛,甚至在夢中還會射精。但是我覺得自己的心裡還是總想着能擁有浪漫的男女之間的愛情,将來能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我這樣的情況是同性戀嗎?我以後該怎麼辦?
絲雨:同性戀并不是簡單的等于同性性行,判斷是否是同性戀要以其性的取向做為界定标準。同性戀的性取向是以感情、情愛、性和情感方面長期持久地被相同性别的人所吸引為特征,而上述幾位初中生對同性産生性幻想或與同性發生性行為,卻是以好奇和發洩性沖動特征。
青春期是性器官開始發育成熟的時期,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性器官的發育使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充滿了好奇,而體内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又會讓青少年開始感受到來自體内的性的沖動以及釋放性沖動時的快感體驗,這種新奇、陌生的感覺,增加了青少年對自己和同性夥伴性器官發育的好奇,他們會通過了解同性夥伴發育及成人生理狀态來對比自己的發育是否正常。所以,青春期的男生喜歡看男性圖片、喜歡窺探同性夥伴的身體,不過是出于對發育的好奇、與同伴進行攀比或對男性陽剛的崇拜等心理需要而已。
同時,由于青少年的神經協調性還不完善,隻要遇到與性有關的刺激,無論是來自于異性還是來自于同性,都極容易引起他們的性興奮。當青少年性興奮在無意中由同性之間某些行為引發時,因為從中獲得了性釋放的快感,以後他們就會通過反複回味這種的經驗,讓自己不斷重複此體驗來引起新的性興奮。所以,多數青少年對同性夥伴的性幻想或與同性夥伴發生性行為(手淫也屬于性行為),隻是為了釋放體内的性沖動。由此可見,雖然一些青少年有過對同性的性幻想或同性性行為,但在青春期這特定時期這些行為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自身性沖動釋放的快感,并不是由性取向問題引起的。而且随着心理發育的成熟、人格和性取向的逐漸完善,很多青少年會自然中止同性間的性行為。所以,對于多數青少年來說,在初中階段的發生在同性間這些行為并不等同于同性戀行為。
誤區二:對同性有了難以割舍的情感就是同性戀?
貓咪寶寶:我有一個跟自己關系特别好的朋友(我們都是女生),她有點像男孩,很帥。在女生裡面很有人緣,而我不太善于與人交往。我覺得我喜歡上她了,而且不喜歡她跟别的女生一起,隻許她陪我玩,不然就不理她。她也很慣着我,什麼事都聽我的。有時候我覺得别人可能會在背後說我們什麼,可我們确實是很純潔的友誼,我心理很亂,也不知道怎麼說了,我想問我們是同性戀嗎?
百變安吉:我是一個大一男孩,他和我是同級不同班的同學。他雖然比我稍微小一些,但是他經常安慰我幫助我就像是我的哥哥。而我是一個内向、适應力不強而且較軟弱的男孩,我沒有什麼朋友,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真的希望我們能夠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永遠都不分開!
但是,最近因為一件小事我與他吵了起來,事後我向他道歉,他卻說:“你閃吧,我們不再是朋友”。之後就再也不理我了,這讓我很傷心。以前我受了委屈都是他來安慰我,遇到什麼困難每次都是他陪伴我度過,以後的道路還會有坎坷和荊棘我該怎麼辦?我想念他,希望他回來!
他的離去,我的心裡有一種失戀的感覺,我是不是同性戀?
絲雨:另一種容易引起青少年産生同性戀疑問的現象,就是對同性夥伴的心理上的過度依賴帶來的錯覺。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有這類疑惑的人,往往是那些獨立能力差、依賴性較重、人際交往能力不良的青少年。
我們人類的成長期很長,從出生的嬰兒到長成獨立的生命個體需要十五、六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主要是依賴于父母生存。當我們進入青春期後,随着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我們開始有了獨立的願望,這時候的我們,從心理上和情感上開始與父母分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入了“心理斷乳”時期。雖然這是成長中的自然發展規律,但是由于十幾年來我們在情感上、心理上一直依賴于父母。當進入青春期後,發育成獨立的生命個體的心理需要使我們開始與父母疏遠,這時我們的情感就會需要一個新的載體。在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位能給予我們依靠和信賴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情感依賴的新載體。這個人可以是同性夥伴,也可以是異性夥伴,也可能是年輕的老師或親友。這種現象在青春期是非常多見的。父母對孩子給予的保護越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在青春期遇到了有獨立能力的同伴,因為對方能像父母一樣的關心和照顧自己,同時又不會像父母那樣約束自己,他就會把自己從父母身上剝離下來的情感投放在這個同伴身上,并對他産生強烈的感情上的依賴甚至會伴有強烈的占有欲。這種情感上依賴不過是心理獨立之前的一種過渡形式,并不是真正的愛情,所以,青少年時期同性夥伴地中有這種感情的人也并非是同性戀。
結束語:
青春期是一個由幼稚向成熟發育的過渡期,青少年表現出現一些與成人不同的行為和心理,這是處于半成熟狀态導緻的特殊現象。對于有同性情感依賴或同性性行為的青少年,我們不能輕易以其幼稚的行為就認定他們是同性戀。因此,對于本身還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人格和性取向都還在完善的過程中青少年來說,在自己的成長中要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多加強與異性間的交往,努力克服經常利用同性來刺激自己性興奮的習慣,自己在成長中逐漸形成健康的12下一頁尾頁
更多精彩推薦:
12%高中生不懂避孕 懷孕當發胖還要減肥
大學生首次性行為多數未避孕
女學生提問 坐男生闆凳會否懷孕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