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青春期是無法避免的。這個時候,家長跟子女之間,怎麼說、怎麼教呢?這真是個學問。甬上一位智慧媽媽阿岚的觀念是,要教,而且要提前教,但更要自然地教,讓孩子覺得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阿岚覺得兒子發育得比較晚,但小學六年級時,學校開始講生理衛生方面的知識,她就覺得家庭教育裡,這一課也得及時跟上。
她就帶兒子去逛新華書店,買書的同時,也挑了一書講生理科學的書,圖文并茂。回到家裡,她裝作看得很有意思地在那裡看,邊看邊笑着說:“咦,原來是這樣子的啊。”兒子走過,看媽媽看得挺有意思,也跑過來看是啥。她就順手把書遞給兒子。兒子看了一眼,臉紅紅的,但還是接過去看了,還指着三張成長期的不同生理圖案說:“這是爸爸,這是哥哥,這是我。”兒子看了一會兒,把書丢下了。後來,阿岚把這本書放到兒子書桌上。至于兒子會不會看,她就不管了。父親則擔當起實物教學的作用,有時跟兒子一起洗澡的時候,現身說法,解除孩子的疑問。
兒子上中學後,家裡有時會接到女孩子打來問功課的電話,阿岚既不大驚小怪地問,也不故作神秘地調侃,隻是用平常的語氣談論。所以,兒子也喜歡跟媽媽講學校的事,不管是跟男生還是女生的交往,都沒有隐瞞。阿岚覺得,其實同學之間的感情是很真摯的,并不是如有些大人所想象的“談情說愛”,大人何必要扼殺那麼美好的情感,或者非要挑明了,反而會讓孩子自己往那方面想。
阿岚倒是會推薦給孩子一些有關感情的文章,包括友情、親情、愛情,讓兒子感受到,世界上的一切感情,都很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