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大多是男生比女生淘氣調皮、好動貪玩、行為習慣差,所以,女生們多以乖乖女,溫順乖巧聽話的面貌出現,深得老師和家長喜愛。這也是記者采訪中獲悉的多數人共同的看法。然而,一旦進入中學階段,仿佛颠倒了個兒,女生們一改過去乖巧伶俐的形象,令不少教育人士大呼頭疼。這到底怎麼了?
教師看法
A:乖乖女溫順形象被打破
一位中學謝老師說,在人們心目中,女性都是溫順的象征,但現在遇到了個别特例人們就會驚呼:太出乎意料了,女生太難管了!他說,應該是性别的問題,傳統的認為女性是弱者,應該加倍愛護,現在社會等因素影響,女性的思想等觀念也會發生變化,有時難免叛逆家庭,叛逆親人,想走出自己的路,想沖破人們傳統思想的束縛,結果給世人的印象就是難管了。
B:問題家庭女生管理尤其難
一位陳老師說,中國是個講究傳統道德的國家,她認為,部分男生有打架抽煙的惡習,女生相對來說這些錯誤不易發生。但也曾經有位從城區某中學轉入農村學校的女生就很難管。該女生父母離異,她與繼母關系好像還行,家庭經濟條件好,但她過早進入社會化了。在班上,令人感覺就像把理發店裡打扮很時髦的一個女生放到教室裡面,橫豎感覺都不對;在行為上,她家庭條件好,顯得和農村孩子格格不入,還和社會上的不良青年在一起,隔幾天走了,給家裡說有事,過幾天又回來了,很成人化,這樣的女生确實很難管,估計就是家庭原因造成的。
陳老師說,一般來說,男生出去玩大多是在網吧裡,自己沒錢時就回來了。然而女生則容易出現感情迷惑的問題,她們個别的過激行為更容易受到壞人利用、引誘或遭受欺負。如有的女生虛榮心很強,外面的世界誘惑力又很大,看見别人吃得好耍得好,也想不勞而獲,加上現在有人找工作很容易,有的卻很難,這都讓學生對讀書的目的産生懷疑。
C:問題男生影響女生
一位程老師告訴記者,一家庭夫妻倆關系不好,丈夫酗酒後就常與妻子打架,兒子在這種環境下開始早戀,剛進初中不久就深夜偷跑出去與女朋友約會。父母拿他完全沒辦法,甚至後來發展到他幹脆不回家,與父母像仇人一樣,還住到一個同學家裡去了。如今,中學生在校園裡“親家親家”的喊得很親熱的有之,迷戀網遊、上課時手機聊天者有之,反正一個課堂是五花八門的,因為學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躍的,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你很難琢磨,而處于青春期的女生就特别容易受影響。
D:寒假過後流失生增多
盡管各學校都在控制流失生,但每到寒假過後,返校學生人數就會大受影響。一位老師說,初中階段正是青春期的叛逆期,愛慕虛榮的,好打扮,懶惰,吃不得苦的,過了一個寒假回來就不想讀書了,由于本身成績又不好,回去耍慣了,返校覺得讀書太惱火,所以他們有的轉學,有的就不想繼續學業,弄得老師頭疼。
原因:家庭、社會是主因
針對目前女生管理存在的難題,有教育管理者認為:一是心理、生理上問題,女生發育先于男生,加上社會低俗文化影響,進一步加速了學生生理發育成熟,而其思想認識還遠未跟上;二是重男輕女現象仍然嚴重,尤其是廣大農村。現在有的女生家中還有弟弟,她們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心理上沒有寄托,比較空虛,有人以早戀彌補空虛;三是家長教育方式方法不當,不理解、不溝通導緻學生自閉心理;四是現在社會上家庭不完整者多,缺乏溫馨的家庭環境,缺乏溫馨關愛,像單親家庭孩子沒有完整的父愛和母愛,加上網友幹預、吸引,父母期望值過高,以及對重組家庭的抵觸情緒等,使學生很易過早步入成年的沼澤地;五是随着時代的變化,獨生子女嬌生慣養,他們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鍛煉,如自己的住房、寝室不收拾,連自己的座位也不整理,表現出髒亂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等。而從深層次來說,學生難管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價值觀的迷失。學校裡,女生表現出兩極分化,要麼成績特好,要麼特差,不思學習、不想鍛煉、不努力就想有回報,不珍惜不克制、缺乏奮鬥精神,追求享樂者大有人在。
也有德育管理者認為,現在學生管理難,或許是受社會黃色等信息的影響吧,以及手機黃色短信息等。而這“罪魁禍首”首推網絡,其次是社會環境。而女生的管理又牽涉到男生管理的難易。
出路:給教育一個完美的時空
采訪中,有區人大代表建議:首先,媒體在宣傳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時,要多挖掘其吃苦耐勞精神,為達目的付出的艱辛曆程,而不是成功光環的炒作,其實就是要發掘“人前顯貴在人後所受的‘罪’”,讓學生明白成功來之不易,需要大家努力奮鬥。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如今大多家庭環境優越,家長喜歡利用物質、經濟條件刺激子女,在表揚與鼓勵孩子方面缺乏精神食糧的補充,而大人言行直接影響孩子,這就是所謂的“為什麼賣菜的孩子出來還是賣菜的,做生意的還是出來做生意 ”;要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庭,學生要正确看待父母結婚、離婚選擇。此外,在學校教育方面,除了吸引學生的教學内容、教學方式外,各校要辦好家長學校,教育家長從身心健康知識方面教育孩子,加強心理溝通,提高交流方式、能力、水平,實行有效溝通;要開展勞動教育,文明寝室、文明班級創建競賽,克服邋遢,提高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克服嬌生慣養,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夯實成長的基礎,為将來就業擇業打牢根基。當然,社會上要摒棄家族式的關系式的就業渠道,真正讓我們祖國的花朵看到奮鬥的源泉與曙光。
也有人說,教育學生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抓住其思想,“讓她(他)信你那包‘藥’”,其實也就是“親其師,信其道”。要有健康主流思想、文明樸實無華的班風、校風。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面。在家庭中,多些健康娛樂與媒體視聽盛宴,少些低俗粗鄙的“聲音”;在校園中,多播放經典紅歌、報紙與新聞摘要類節目,讓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在校園周邊環境中,應對那些不利學生成長的“灰色”存在進行轉移或制止,相關部門要加強文化市場管理與執法,還學生一個安全、清靜、文明、健康、向上的環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