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對孩子的戀物行為追根溯源

對孩子的戀物行為追根溯源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8-23 14:04:10

  妞妞,4歲,妞妞媽媽最近很心煩。原來,阿姨在妞妞4歲生日時送她一件粉色的連衣裙,穿上後像個小公主。妞妞特别喜歡,天天吵着要穿公主裙,更讓妞妞媽媽心煩的是:一旦妞妞穿上這條裙子,她就死活不肯換下來,也不管裙子有多髒。

  即使你怎麼哄她、勸她,都沒用。最後妞妞媽媽隻好采取暴力手段讓她脫下裙子,可換來的總是妞妞長時間的吵鬧和哭泣。妞妞媽媽疑惑了:妞妞是不是得了戀物癖啊?

  同樣4歲的麗拉,每天形影不離的不是她的媽媽,而是她的一塊白色小毛巾。毛巾的白色已經被漂洗得沒有光澤,而且由于長時間的使用,已有些破舊。麗拉沒事幹的時候,就咬着她的小毛巾。有人好奇地問麗拉媽媽:“你女兒是不是有戀物癖啊?”媽媽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她從小就這樣。”

  戀物行為≠戀物癖

  這兩個女孩到底是不是得了戀物癖呢?當然不是,這種高帽子可不能亂戴啊。因為“戀物癖”和我們一般說的對某樣東西比較依戀,可不是一回事。“戀物癖”是變态心理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它是指對性愛對象的一種象征意義上的迷戀。戀物癖患者通過撫弄、嗅、咬或玩弄某物來獲取性快感。而妞妞和麗拉這兩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怎麼會是戀物癖患者呢?最多,隻能說是存在于幼兒身上的一種“戀物行為”,還沒有達到“癖”的程度。戀物行為是指兒童對某種特定物品的依戀,在這種特定物品的陪伴下,兒童能獲得安全感和慰藉,而一旦離開它,兒童容易哭鬧、焦躁不安、嚴重情況下會導緻兒童失眠、拒食。戀物行為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嬰兒一般依戀毯子比較多;而稍大些的孩子大多會依戀那些比較柔軟的玩具,比如說毛巾、毛毯、布娃娃、長毛絨玩具等。

  戀物行為“追根溯源”

  那麼在兒童的世界裡,為什麼會有戀物行為呢?

  一般是因為兒童的心理需要無法得到滿足而導緻。

  對依戀的需要。我們知道親子之間存在着一種依戀,孩子會依戀一直照顧她的人,通常這個依戀對象是媽媽。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能保護他們不受外界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影響,比如,孩子對媽媽的依戀,使她不會因獨自一人而磕破弄破;也能在害怕時,從媽媽那兒找到安全。但是,由于父母平時工作繁忙,孩子無法從他們那裡找到安全,得到依戀。于是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會轉移注意力:既然不能時時刻刻戀“人”,那隻能轉而求其次,即“戀物”。因此,有專家認為:當孩子在需要媽媽而得不到滿足時,把某些物品作為媽媽的象征或替代品,從中獲得安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