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孩子這是怎麼了?

孩子這是怎麼了?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8-25 02:48:24

  健康導讀:目前大多數家長與孩子溝通隻限于表面。也就是說局限在一些事物性的接觸如:吃、住、行、學習等一些習慣的言語,缺乏真正的内心深層次的溝通,使得兩代之間的隔閡加深,産生疏離感加劇了雙方的緊張關系。

  一 孩子這是怎麼了?

  A小勇:吃飯時得反複叫他多次,他才遲遲地不情願的從“網上”下來.嘴裡不停地嘟囔和埋怨.甚至根本無視家長的存在,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全身心的投入。有時匆匆地吃上幾口馬上就不知疲倦地繼續與電腦奮戰,還有時幹脆不吃任家長怎樣講也沒用。并把家長的關心視為唠叨與束縛.沒日沒夜的連續上網,甚至晝夜颠倒。

  B.尚嘉:平時孩子和媽媽的關系最好,自從上初二以後就漸漸地疏離了與母親的親密關系.并且和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聯系。經常放學不回家到網吧消磨時間。為此媽媽不辭辛苦地找遍了學校附近的網吧,為了阻止其上網常常與他發生沖突,兒子經常對母親出口不遜惡語相加,并毀壞家中的物品.

  C.大海:以前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好孩子,并且賦有熱情及同情心.和父母的關系也非常好,自從家裡買了電腦以後的幾年裡,他漸漸變得與家人陌生了,好象電腦是他唯一的陪伴。放學後就急忙把電腦打開繼續打遊戲。身體素質急劇下降,并伴有一些軀體症狀出現。媽媽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有一次媽媽強行把網線拔掉,他跟瘋了似的把媽媽推倒在地,并在媽媽的哭喊聲中摔門而去......

  D.李博:曾經被老師同學及鄰居譽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如今确不完成作業、時常逃學至網吧。在那裡才能找回以往的成就感,才能找回一呼百應駕馭他人的成功感和快樂。緻使學習成績不斷下降,從班級的前幾名滑到倒數幾名,心裡不堪重負最後厭學導緻休學在家.用他的話說這一切都是網絡惹的禍。

  E.有些家長反映孩子自己及家裡經常丢東西,他一個月丢了兩輛自行車,手機也丢了,家裡的名煙名酒也不意而飛.當問及他的時候總是以說謊或搪塞應對.一但揭穿就會更加肆無忌憚或是離家出走.他們是把用東西換來的錢都用來打“網遊”了。

  F.劉楊:以前性格開朗善于交際的他,而如今足不出戶、怕見生人.整天坐在電腦前面并且緊閉窗簾.也不願和家人及同學交流,如果有人邀請他外出活動都被一一拒絕,并且煩躁不堪。就好象所有人都虧欠他似的。

  以上這些表現是“網絡成瘾”相關的現象表征.

  二 網絡成瘾的相關知識

  由于過度使用網絡而造成沮喪或是身心、學業、人際、婚姻、工作或社會功能的損傷.“網絡成瘾”一詞是由美國精神科專家伊萬?戈登伯格在1994年提出的。有人把網絡成瘾比做是“精神鴉片”。的确它同一些賭博行為、閱讀黃色讀物、及不間斷的買彩票同屬“精神依賴”而吸煙、喝酒、濫用藥物、吸毒等屬于“物質依賴”。兩者都會對人的身心乃至人格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和改變。

  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及參照相關書籍,總結出以下幾點“網絡成瘾”診斷方向:

  1 網絡幾乎占據了全身心。表現為過分對網絡的依賴及強烈的心理渴求。回避其他活動及愛好的喪失。

  2 由于過分使用網絡導緻生物節律紊亂、視力下降、頭暈眼澀、怕光及食欲不振、乏力等軀體不适。

  3 如果中斷上網會産生情緒波動較大、煩躁不安、易怒易激惹、情感淡漠,有時伴有沖動行為。如

  毀物、傷人、或自殘

  4 将學習、生活的一切壓力及痛苦隻有通過上網才得以緩解。

  5 無限時的延長上網時間,想控制但反複失敗。

  6 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如學業、工作、人際交往、親子關系的喪失。

  三 “網絡成瘾”所帶來的危害

  其一 由于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但自控能力及分辨能力較弱,面對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及不健康的遊戲難以分辨和抵制。其二 他們追求獨立喜歡嘗試新的道德生活,摒棄舊的道德載體。而現實生活中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外部壓力卻束縛了他們的這種天性和願望,而網絡給他們提供了肆意宣洩及釋放的出口,助長了他們的叛逆,弱化了他們的道德感。

  “網絡成瘾”造成的軀體障礙:由于長時間上網,睡眠節律紊亂,導緻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于高度興奮狀态。引起體内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導緻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内分泌失調,免疫功能降低,誘發種種疾患:如胃腸神經症、緊張性頭疼。此外長時間敲擊鍵盤可引起腕關節綜合征;長時間注視電腦屏幕可導緻視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應能力降低,長時間僵坐在電腦前可出現腰背肌肉勞損、脊椎疼痛變形等。

  “網絡成瘾”造成的心理障礙:對網絡依賴性表現在對網絡操作出現時間失控,陷于其中不能自拔,一但停止上網便會産生強烈的渴望與沖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和維持,感知覺能力降低,記憶力減退,邏輯思維活動遲鈍;情緒低落消極悲觀,缺乏對生活的興趣和動機,自尊和自信的喪失。回到現實生活中的痛苦情緒和自我否定的消極體驗,促使其再次回到網絡中,以逃避現實不願負擔其應有的社會責任與義務。更有甚者為達到上網的目的,騙取錢财違法亂紀造成個人品行方面的問題,乃至人格的喪失。

  四 怎樣預防與治療

  1 預防首先從家庭開始

  如果您的孩子有類似的症狀,請您不要把焦點集中在孩子的症狀上,這樣往往會強化此症狀的出現。身為家長首先了解孩子的個性特征及青春期發展的特點,探究你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是否得當。引導孩子正确使用網絡。注意“引導”而不是“指導”

  2 身教大于言教為孩子樹立榜樣

  作為父母首先反省自己是否也有一些類似成瘾行為如吸煙、喝酒、賭博等,想讓孩子有所提升或改變首先從自我開始。為孩子樹立榜樣,同孩子一起制定戒斷計劃實施獎懲恩威并治。

  3 注意有效溝通

  目前大多數家長與孩子溝通隻限于表面。也就是說局限在一些事物性的接觸如:吃、住、行、學習等一些習慣的言語,缺乏真正的内心深層次的溝通,使得兩代之間的隔閡加深,産生疏離感加劇了雙方的緊張關系。據統計積極溝通言語占7%而非言語占55%。非言語信息包括面目表情和肢體語言。12下一頁尾頁

  溝通由傾聽開始。傾聽孩子的心聲注意他言語背後的隐意。積極的傾聽并給予回應,讓孩子感到他是被接納的,包括他的無助、憤怒及焦慮。避免抱怨、批評、威脅、刺探和譏笑,并注意目光的注視。

  4 把握你的“角色”使用你的“權利”

  莎士比亞說:“世界是個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舞台上的演員,他們都有上場的時候,也有下場的時候,一個人一生中會扮演許多角色”。作為家長在你踏進家門的前一分鐘把你社會角色的外衣挂在門外不要帶進家裡。家裡沒有領導、老師、獄卒,家裡隻有爸爸媽媽。當孩子遇到壓力和挫折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說上幾句安慰或鼓勵的話而是用你的幽默和非言語的信息向孩子傳遞愛與鼓勵。父親可以用有力量的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把你的力量慢慢注入孩子的潛意識。要知道父親給予的是榜樣與力量。母親可以用溫柔的手摸摸孩子的頭,表示你的關愛與包容。母親給予的是陪伴與寬容。有人說父親如同太陽而母親如同月亮。兩者缺一不可,在此時父母的支持與關愛是非常重要的。

  5 “網絡成瘾”的治療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金伯利?楊博士在1996年的美國心理學會年會上,第一次以心理學家的身份發表了“網絡成瘾:一種新的臨床疾病”一文,她在對比了DSM-IV上所有的成瘾診斷後認為,網絡成瘾在性質上與病理性賭博極為相似,是一種沖動控制障礙。既然是一種“病”那我們就得治療。對于較輕的網瘾少年通過家庭溝通模式的改變及專業人士的心理調整與治療就可以慢慢幫助孩子走出“迷網”。而對于較重的網瘾少年就得通過專門的部門機構進行綜合治療。

  讓我們跳出誤區:心理調整與治療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象治療軀體疾病藥到病除。要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為家長要關注孩子潛在的提升與改變。

  留給家長的思考:假如全國的網吧全關了,我們的孩子會怎樣?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