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城市青少年性行為調查顯示,一方面,中學生的性活躍程度被公衆“高估”,另一方面,卻對大學生的性活躍程度存在“低估”偏向。
我國城市青少年的性行為存在“滞後釋放”現象,即一方面,中學生的性活躍程度被公衆“高估”,另一方面,卻對大學生的性活躍程度存在“低估”偏向。這是日前上海社科院青少所研究員楊雄在“2007年中國性學會性教育工作暨學術會議”上提出的觀點。楊雄認為,我國教育界在重視中學生性教育的同時,應加強對大學生的青春期兩性教育。—— 專家指出:“中學生早戀問題嚴重”一說缺乏依據。
楊雄說,這一“滞後釋放”現象是青少所課題組通過15年來的跟蹤調查發現的。在對比分析了比較權威的10次調查後,他們得出,1989年到2003年,中學生性經驗發生率的平均值為2.8%,其中,2000年-2003年平均在3.5%,1998年-2000年平均在2.6%,1989年-1998年平均在1.75%,“應該說,這個發生率上升的速度不是很快。”楊雄說,“但不少公衆卻認為,如今我國中學生的早戀、性行為已非常活躍,問題非常嚴重,我們認為,這種判斷是缺乏依據的。”
與中學生相比,我國城市地區的大學生性活躍程度卻大幅上升,這就是楊雄所說的“滞後釋放”,即直到青春期後期——大學生階段,學生的性接觸、性行為才開始大規模發生。2004年,首都師範大學性健康教育中心對我國近30所大學1萬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男大學生中有性行為的比例高達15.7%,女大學生為5%。
對于“滞後釋放”的原因,專家分析說,由于升學壓力,初三、高三青少年的性行為呈現明顯的“低谷”。作為獨生子女,學生進入青春期後會得到父母的很大關注,這也減少了很多越軌行為的發生。
談到該研究的指導意義,楊雄指出,因為我國城市學生的性行為高發期在大學,因此教育界在重視中學性教育的同時,應加強大學的青春期指導。“現在,很多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原因是失戀,對此,光有個别的心理咨詢是不夠的。”楊雄說,“我覺得有必要在大學開設系統課程,讓每個大學生學會如何與異性交往,學會如何去愛,并避免性行為導緻的後果。”
小編看法:因為我國城市學生的性行為高發期在大學,因此教育界在重視中學性教育的同時,應加強大學的青春期指導。
更多精彩推薦:
女生應該了解的安全套知識
女生必學:性侵犯防衛術
青少年自慰行為的普遍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