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腦膜或腦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燒、頭痛、噴射狀嘔吐、頸項強直。流腦會引起腦部損傷,遺留聽力下降、耳聾、智力低下等後遺症,病死率為5%~10%。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感染流腦,居住、生活、學習環境擁擠的人群特别是中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成為近年發病的主要人群。
目前,我國流腦以A群為主,C群流腦約占10%。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A群流腦曾在我國廣泛流行,我省平均每年發病約5萬例,死亡2000人。從1982年開始,我省将A群流腦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每年秋冬季節組織對100多萬名适齡兒童預防接種。通過免疫預防,全省流腦疫情大幅度下降,近10年來,全省平均每年發生流腦病例降至120例左右,發病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針對近年新發現C群流腦疫情,我省及時引進新型的A C群流腦疫苗,全省已累計接種300多萬人次,有效保護了兒童青少年健康。
從日常生活“小節”入手預防流腦
流腦是通過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打噴嚏、咳嗽等形式,使病菌随飛沫進入他人呼吸道而感染。省衛生廳“流腦預防指南”提示,預防流腦需從日常生活“小節”做起。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随地吐痰或随意丢棄揩鼻涕使用過的手紙;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洗手;不要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每天晚上認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鐘,刷牙後用溫生理鹽水漱口,仰頭含漱能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注意防護鍛煉,增強抵抗力 學校、辦公室、居民家庭每天開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鐘,如周圍有流腦病人應增加通風換氣次數;加強戶外活動和耐寒鍛煉,平衡飲食,保證充足休息;流行季節在人員擁擠的場所内應戴口罩;注意環境衛生,盡量避免兒童與有流腦症狀的病人接觸,流行季節盡量少帶兒童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出現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有流腦症狀的病人應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
易感人群應适時接種疫苗 目前預防流腦的疫苗有A群和A C群兩種,前者可預防A群流腦,後者可預防A、C兩群流腦。易感人群在流行季節到來前适時接種流腦疫苗,90%以上都會得到保護,隻有少量人會出現副反應。從接種流腦疫苗到身體産生預防效果,需要10~14天時間,因此對于流腦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來說,最好是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服用敏感抗菌藥物進行預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