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現代性文化_為什麼會比例如此失調?——原因頗多

現代性文化_為什麼會比例如此失調?——原因頗多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24 09:00:16

  影響出生嬰兒性别比失衡的因素是衆多而複雜的,總結歸納一下,我們可以細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傳統重男輕女的思想。 這不僅源于中國人的一個古老、樸素又直觀的理論:不想在自己這代斷子絕孫,何況“養仔好聽”。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國人口素質的普遍提高,這種理論正向社會現實層面延伸。

  第二,養兒防老的觀念。據2003年數據顯示,我國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十,而到本世紀中葉,這個數字将達到總人口的三成以上。據測算,未來25年,我國養老金缺口達到1.8萬億人民币,赤字運行時間二十多年,年均缺口700多億,而且期待率隻有58%左右。正如一位代表所說,面對這一連串的養老保障危機數字不得不使人聯想到,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機制及利益補償機制,将使部分人無法放棄“養兒防老”的觀念,男性的“養老能力”明顯更為實惠,因此這部分人選擇“放棄”女嬰,選擇男嬰。

  第三,計劃生育政策。有人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調簡單地歸結為實行“提倡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這有失偏頗。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區、越是在那些人口控制政策執行得嚴格的省份,出生性别比上揚的狀況越明顯。而像海南、廣西等出生性别比失調嚴重的省市,恰恰是計劃生育工作較為落後,生育率高、二孩和多孩出生比例較大的地方。而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

  第四,技術上可做胎兒性别鑒别。當B超等胎兒性别鑒定技術誕生并付之民用後,個人生育意願最大化體現有了客觀條件,生男育女也能由雙親來決定,這主要是指運用B超等醫療科技選擇性流産、引産,還有輕視女嬰造成的較高水平的女嬰死亡率及溺棄女嬰現象等,直接導緻中國目前男女人口比例失調。

  第五,社會管理的混亂。社會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嬰兒的漏報、瞞報。漏報是由于計劃生育及有關部門在管理上由于人力、經費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引起的。被漏報的既有男嬰,也有女嬰。但瞞報則是由于生育政策作用于婦女、家庭生育意願引起的,瞞報主要是女嬰。

  第六,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在經濟生活方面,婦女的資源獲取機會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權益保障仍普遍顯弱;在政治生活方面,婦女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尤其是在領導權、決策權的參與度、參與層次、參與比例、參與渠道上受制仍較大。而經濟、政治生活中的弱勢又自然會延伸至婦女在現實的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第七,農村以男性勞動力為主。農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在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這也是人們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國政府已經在土地法中規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權益,但是由于缺乏具體的細則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後要到男方生活的傳統,很多農村婦女無法分得本來就不多的土地。這樣,沒有男孩的家庭就面臨著生産資料缺乏的問題。另外,在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獨女戶父母面臨著老年贍養的難題。

  性别比嚴重失調的背後——諸多的社會問題

  出生性别比嚴重失調的問題,現在還很難看到嚴重的後果,但是10年20年之後,當這些孩子都到了婚娶年齡,對社會的影響就會迅速出現。也許有人會說,再過幾十年中國人富了,可進口“新娘”,但很難想象每年進口成百上千萬新娘将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幾千萬個男子漢沒有合法的性伴侶是一個什麼問題?李偉雄研究員一語道出了他的擔憂:“出生嬰兒的性别比嚴重失調将阻礙我國人口的和諧、持續和健康發展,并将大大引發買賣婚姻、拐賣婦女、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以及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

  4000萬男從婚娶年齡無妻可娶。

  近20年來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積累效應已經顯現出來,按90年代出生性别比外推,目前0~20歲人口中男性多出女性大緻相當于20歲3個年齡組的人口數量,“積累效應”已相當可觀。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别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會越來越嚴重。

  在人口基數比較小的國家,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跨國婚姻和女性移民來解決問題。但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的國家,女性人口的短缺,就很難以國際移民的方式覓求出路。

  原來有一種說法,認為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婚齡差的拉大來解決未來婚齡年齡段人口的婚配問題。但在嬰幼兒人口性别比持續上揚的情況下,這種結構性和累積性的失衡,就很難想象“男性人口可以在比自己年齡小的女性人口中尋找配偶”這種解決辦法的可行性。因為“大哥哥”同期群與“小弟弟”同期群之間為争奪配偶而發生的人口沖突,會愈演愈烈。

  犯罪率升高、婚配關系不穩定。

  婚姻性别擠壓對一夫一妻制家庭來說,是一股外來的沖擊力。一個時期以來,在市場經濟和交換價值升值“泛商品觀念”作用下,婚外戀">婚外戀、第三者插足增多,離婚率持續上升,傳統家庭的穩定受到威脅。

  社會刑事案件增加。如果出生性别比升高得不到糾正,便會更多滋生這些不道德和醜惡社會現象,基本消失的買賣婚姻、童婚交換、拐賣婦女等會重新擡頭,并且間接衍生性暴力犯罪、亂倫、人們社會心态畸變等嚴重的社會問題,家庭和社會不穩定風險系數增大。

  男人搶女人的飯碗,就業壓力大。

  人是生産者和消費者的統一,嬰兒出生性别比升高并帶動勞動年齡人口性别比升高,對生産、交換、分配、消費将産生某些影響。男性勞動就業将變得更為困難,未來一二十年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别擠壓”将比較嚴重。一些女子占據生産絕對優勢的行業,比如紡織、服務等,不得以隻能讓男子來承擔。

  孤寡老年女性将會減少,居家養老增加

  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滞後“時間差”實際出發,隻能走社會養老、家庭養老和老年勞動者自我養老“三養”相結合的路子。鑒于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實際,40年以後過低的老年性别比将會升高,孤寡老年女性将會減少,家庭養老在上述“三養”中的地位将得到加強,居家養老方式會有所增加。

  人口嚴重萎縮

  男多女少會給人口再生産帶來嚴重障礙,造成人口嚴重萎縮。因為人口的再生産主要是通過母親來實現的。女性在社會人口中比例的萎縮,必然會導緻人口再生産能力的降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