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認為,在男女交合過程中有7種做法對健康有害,有8種做法對健康有利的學說。這種理論初見于湖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竹簡《天下至道談》,後世不少性學書籍多有引用,并有所發展。
《天下至道談》強調:“氣有八益,又有七損。不能用八益、去七損,則行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聰明,七十下枯上脫,陰氣不用,(三點水+果)泣流出。令之夏壯有道,去七損以振其病,用八益以貳其氣,是故老者複壯,壯者不衰。”所謂“八益”,“一曰治氣,二曰緻沫,三曰知時,四曰畜氣,五曰和沫,立曰竊氣,七曰待高,八曰定傾”。這意思是,所謂八益,一是調治精氣,二是吞下津液,三是知道交合的最佳時機,四是蓄養精氣,五是調和陰液,六是聚積精氣,七是保持滿盈,八是防止陽痿。該書還介紹了運用“八益”的具體辦法。
該書又論述:“七損:為之而疾痛,曰内閉;為之出汗,曰外洩;為之不已,曰竭;臻欲之而不能,曰(巾+弗);為之喘息中亂,曰煩;弗欲強之,曰絕;為之臻疾,曰費;此謂七損。故善用八益,去七損,耳目聰明,身體輕利,陰氣益強,延年益壽,居處樂長。”以上意思即:性交時陰莖疼痛,叫内閉;性交時出汗多,叫走洩精氣;房事沒有節制,叫精液耗竭;到了想性交時卻不能,叫陽痿;性交時喘息并心煩意亂,叫煩;女方無性交要求時而男方勉強她,對女方的身心健康有害叫絕;性交過于急速圖快,這就是浪費精力。以上就是七損。善于用八益而除七損的人會耳聰目明,身體靈活輕便,心理功能日益增強,就能延年益壽,生活快樂長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