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料表明,在國内的一些學校,國家統一教材中涉及性知識内容的課程、教師講義,要經過校長的審批。即便如此,一些家長還對這個課程提出異議,許多人仍然是“談性色變”。但現實卻是這樣的無情,1998年和1999年,北京大學一個課題組在深圳進行了一次無記名調查,被調查的10所學校的中小學生當中,有少數學生承認有過性行為,個别學生承認被醫生告知患有性病。性,這個多年來連成年人都慎談的詞,正引起學校、家長、社會的高度關注。但對怎樣把“性”告訴孩子,令教師和家長們最為頭痛。性教育嚴重滞後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其實是全球關注的事。國際著名的杜蕾斯全球性調查2000年報告近日公布。他們選擇了全球27個最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調查,中國首次進入其調查範圍。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年輕人主要的性知識30%來源于書籍、宣傳單和雜志,來自母親的隻有3%,父親更少,隻有1%。據北京青年報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你認為有必要經常清洗性器官嗎”這一性衛生保健常識問題的回答,隻有59.4%的初中生明确表示同意,還有39.3%的學生表示“不清楚”。調查表明,有近半數的初中生缺乏對性的基本的正确認知,也缺乏最基本的性衛生保健常識。有59%的初中生明确反對“性教育會導緻孩子有更多的性行為”這一說法。這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出他們渴望得到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觀願望。調查表明,有半數初中生對當前的學校青春期性教育表示不滿意,認為“當前學校性教育太保守”。有41.8%的初中生認為“學校裡講授有關性的知識應該跟講授語文和數學一樣重要”。學校性教育隔靴搔癢據了解,深圳的中小學都開設有健康教育課。在小學的健康教育課當中,接觸到關于生理衛生内容時,普遍采取的是男女生分開上課的辦法,給他們分别講解關于即将出現的第二性征最基礎的知識。初中課程到這部分時,絕大多數學校不再男女分開上課,初一講的重點内容是青春期人體的生理變化,初二講述的是青春期的性道德、性心理。深圳中學初中部的程照萍老師是校醫兼健康教育課教師。她說,如果僅僅按照課本上課,非常刻闆、枯燥,也不很切合實際,不适合深圳中學生的特點。其實學生們對青春期自身和異性的身體、心理變化非常感興趣,很多學生拿到課本就自學過第八章、第九章關于生理和性心理保健的内容了。講課不能局限于課本,要給學生正确的、科學的性教育,必須結合社會學的内容來講,比如她給學生講《北京晨報》登載的一條消息:一名13歲女孩生下足月嬰兒,而嬰兒的父親就是她的同班同學。她說,講課中把握分寸,做到不把這個問題庸俗化,很不容易。深圳市教育局體衛處負責學生衛生工作的張玲科長認為,性教育應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内容,目前學校的講學内容主要在生理解剖的階段。現實中學生對于性知識有較高層次的了解需求,但在實際教學當中,我們對學生的性教育還隻處于起步的階段,主要由三大難點:一是沒有相關的教學大綱,二是如何對講課時機、講課的度和量進行把握;三是還不能得到社會普遍的支持。性教育,學生最想了解什麼在目前深圳的學校中,個别初中學生還茫然提出“我是怎麼生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學生對性知識的掌握顯得很不平衡。學生到底渴望了解哪些性知識呢?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初中生實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現狀顯示,初中生最需要的性知識依次為:“青春期性生理知識”(占60.7%)、“性心理知識”(占15.5%)、“性健康保健知識”(占10.9%)、“性道德知識”(占9.2%)、“性病及預防”(占2.5%)以及“避孕知識”(占0.8%)。這些問題能不能談。怎樣談,深圳市的教育界人士還沒有統一的看法,但不少教師認為學校應該突破目前簡單刻闆的性教育模式。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性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新加坡的孩子在幼兒園就知道是母親的子宮孕育了新的生命,瑞典從兒童時期就開始性教育。其實現在的家長和教師也意識到,即使可以管住孩子不看成人雜志、錄像,但普通電視節目和無處不在的商業廣告,也經常有男女親昵的鏡頭和誇張的性氣氛及關于情愛的對話,這種潛移默化,使孩子性覺悟早或出現不适當的性意識。性教育,我們已經無法逃避。性教育,我們更應該積極探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