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雲:“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 ”。再看今年立冬這天,天氣晴好,萬裡無雲,風和日麗,由此大略可估計今年冬季應是一個溫暖幹燥的冬天。正常情況下,陰曆八月十五後天氣應轉涼,氣候趨向涼燥,可現在已立冬近一個月,大雪節氣将至,天氣仍然溫暖幹燥。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在這種燥幹環境下,陰虛内熱的朋友可出現鼻子冒火、唇口幹燥、手腳心熱、煩躁甚至夜間發熱等情況。
自今年10月1日以來,找我就診的患者70%都是陰虛内熱的體質類型,尤其是女性,經量突然減少或剛過40歲就驟然斷經的患者特别集中,這種情況用中醫理論解釋并不難理解。據推算,之後的一段時間,天氣可能還會以燥熱為主,火可以傷陰。人是天地的一分子,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而陰虛體質的人首當其沖。他們本來就陰氣不足,長期處于燥熱氣候中,加上自己平時不注重養生,亂吃、熬夜,長此以往難免會出現上述不适,而女性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經量驟減,甚至突然斷經。
“上醫治未病”,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如何應對呢?我的方法是:吃山藥。醫聖張仲景曾說:“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蓣丸主之。”薯蓣,就是山藥。山藥性平,藥性緩和,不燥不膩,入三焦,補三焦氣陰。在這個異常幹燥的氣候下,山藥的抗外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