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吸煙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如引起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炎、心髒病、高血壓,而且,人們患肺癌、口腔癌、喉癌等都與長期吸煙有密切的關聯。但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認為吸煙隻會傷肺,其實,吸煙還會傷到其他機體系統,例如消化系統,甚至是生殖系統等。其實,人體的消化系統最容易受到各種生物緻病因子的傷害。
目前,以吸煙為明确危險因子的消化系統癌症主要包括胃癌、食道癌、胰癌和肝癌。據相關報道稱,膽道癌和結腸癌也與吸煙密切相關。而且,吸煙的時間越長、數量越多,緻癌的危險性就越高,尤其是吸煙與飲酒同步進行時,更會增加緻癌的風險。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慮: “煙草點燃後生成氣體,怎麼會影響消化道呢?”其主要原因是,煙可以分“水、空”兩路人侵消化道,當我們吸煙的時候,一小部分的煙可以從咽部經食管到到達胃部,甚至腸部,這可視為“空路”,這些煙是直接與胃腸道黏膜接觸的。而進入呼吸道的大部分煙在與呼吸道黏膜直接接觸後,其中的有害成分都會被吸收入血液中而運送到遠處,這可視為“水路”。可以說,在香煙煙霧對消化道的損害中,上消化道是首當其沖的“重災區”,而食管處于上消化道的最前端,所以食管癌的發生與吸煙關系緊密。
長期吸煙,還會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氫鈉,進而導緻十二指腸酸負荷增加,誘發潰瘍。這是因為吸煙能使我們的胃粘膜壁細胞分泌胃酸升高,對血管的毒性刺激增強,緻使胃粘膜血流量減少,修複更新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以間接影響前列腺素的分泌,緻使胃粘膜分泌的胃粘液和碳酸氫鹽下降。而且,由于煙草中含有煙堿,其會導緻幽門括約肌張力降低,使膽汁易于返流,進而削弱胃、十二指腸黏膜的防禦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潰瘍的發生,并使原有潰瘍延遲愈合。
不僅如此,當香煙的煙霧被吸入我們的體内以後,在它行進的每一步都會釋放出“毒氣”,特别是有一部分會進入食管、胃、腸,最終導緻其中的緻癌物質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如果長期反複吸煙,則很容易誘發癌變。據有關研究結果顯示,吸煙者患食管癌的危險比不吸煙者要高4-10倍。
專家建議:
我們應該自覺養成不吸煙的良好衛生習慣。在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四五十歲的煙民大多有這樣的想法: “我吸煙幾十年,再戒也來不及了,再說想戒也不那麼容易,幹脆繼續抽吧,就别戒了。”其實,無論是早是晚,隻要能夠下定決心,并可以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地戒煙,而戒煙對健康更加有益。研究發現,吸煙者戒煙5年後,患肺癌的風險會明顯降低。在美國,吸煙是導緻食管癌的主要“元兇”,減少吸煙,每年可以預防1.23萬食管癌的新病例發生,避免1.21萬食管癌患者死亡。
吸煙的危害有哪些
吸煙的危害 傷害别人也傷害自己
吸煙的危害 請遠離白色幽靈的危害
吸煙的危害 殺人與無形的劊子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