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愛情屬于哪一科,我們是受過系統教育的。兩隻野狗在梵高印象畫派風格的麥田裡造愛,金黃的麥浪一波翻過一波,偶爾幾陣犬吠嘶鳴在灼熱的空氣裡回蕩。麥田邊兩株白楊樹聳入高空,葉子如風鈴般嘩嘩作響,卻沒有風鈴的空靈雅緻,反而嘶啞粗糙,略顯疲态。
如果你有鄉村成長經曆,相信這是我們的共同啟蒙。後來小學課堂上,才明白植物永遠固定一處,全部的身體表達僅限于開花結果落葉生根,以及偶爾借助風力搖擺身姿;而動物則可以天馬行空,借助全部的肢體張力為所欲為。後來初中課堂上,才明白植物沒有動物豐富的交感神經,當野狗在田裡肆意狂歡,白楊樹一年一次傳播花粉的時令都已過去。我們想今生今世将徹底地動物性。後來高中課堂上,舒婷教會我們認識植物偉大的愛情,沒有肉體的精神之戀,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我們慶幸終于有了一種超越肉體的浪漫,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樣的植物性的愛情很奢侈,極品難求,一生沒有也沒什麼奇怪的。反正我們還有動物性因子,無礙種族繁衍。
●植物性愛情的基礎版本
植物性愛情的基礎版本也就是最古典的版本,它擁有此後各種植物化版本的共同特征:一種以相愛為前提的類似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情感忠誠成為兩性關系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