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族導讀:怎樣理解男人要做 女人要愛的原因呢?神經科學作為研究大腦和行為的學科,為人們提供了看待愛、性和育兒的新角度。這些關于大腦的新研究讓人眼前一亮,将關于性情的一些誤會各個擊破。我們肯定不止一次聽到過下邊這類說法:比如愛是有“規則”的,一定要“這樣”(千萬不能“那樣”),才能得到丘比特的青睐;如果想要培育并讓愛的種子茁壯成長下去,女人必須表現得像個女人,當然男人也得像個爺們;人要克制某些本能的想法或者行為傾向,才能和對方相處得更快樂等等。
在愛和性行為等方面,有一些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不過,這些觀點科學嗎?神經成像研究從一個特有的直觀角度破解了這樣一些傳言。
愛隻是一種情緒嗎?
幼兒園老師教小朋友把“愛”、“憤怒”、“悲傷”和“驚訝”等歸為情緒。這和很多詩中寫的、歌裡唱的一樣。但是,任何一個體驗過“愛”的人,都知道“愛”不像其他情緒那樣轉瞬即逝。神經科學家通過神經成像發現,愛更多的是一種動機——就像吃東西、喝水、做愛的動機一樣。
在美國羅格斯大學研究“愛”的進化生物學家海倫-菲舍爾認識到,愛情是一種強烈的生理過程:想想那些臉紅心跳、手心出汗以及欲罷不能的感覺吧!
健康族溫馨提示:菲舍爾找出了大腦中與愛情相對應的特定區域,其附近還有與性和依戀相關的區域,但三者是不重合的。據此,菲舍爾總結道,愛情不僅僅是繁育後代的動機,還是幫助人與人緊密聯接的粘合劑。簡單地說,愛情不隻是“要是能擁有,真好”的東西,而是一種進化的驅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