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鵬揍狗仔記者的新聞應該是近日娛樂圈中除"偉玲婚禮"外,最引人關注的事件。7月23日,參加完"偉玲婚禮"的李亞鵬一家從曼谷機場出閘,有香港記者追拍李嫣并挑釁李亞鵬,被激怒的李亞鵬随後掐住該記者的脖子,動手打耳光、砸相機,并腳踢另一名女記者。李亞鵬被請進警局接受調查的時候,堅持不道歉,并宣稱以後"見一次打一次"。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李亞鵬在博客中就過激行為給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公開道歉,不過他特地強調,他的道歉隻針對公衆,并暗示如果狗仔繼續觸碰他的底線,這樣的事情仍然會發生。
這個看起來更象是為沖動行為尋找合理解釋的道歉,赢得了網友的力挺。而在之前關于此事的網絡調查中,也有近八成網友支持李亞鵬,為之叫好喝彩。李亞鵬打人的根源,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他也因此赢得廣泛的同情和尊重。網友的價值取向也從某種程度上表明,娛樂八卦的主要消費群體,已經開始意識到無底線的隐私報道對公共道德的威脅,并就此表明立場。
但合情未必合法。雖然李亞鵬一再強調家人是狗仔不可觸摸的底線,但法律也有自己的底線,不允許任何人随便逾越。而做為公衆人物,打人不但是違法行為,也是錯誤的公衆示範。李亞鵬在做公益事業的時候曾經強調明星的社會影響力,他在動武的時候,也應該認識到這一點。要發揮公衆人物更大的正面效應,他首先需要為自己高漲的憤怒情緒找到出口。
"人的憤怒情緒的直接"元兇"往往并不是事件本身",健康863心理網的筱丹老師認為,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用憤怒表達心中積壓已久的不滿。李亞鵬和王菲從戀愛、結婚到生子,一直飽受狗仔隊的困擾,打人事件是這種憤怒情緒的集中爆發。
憤怒本身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沒有什麼問題,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何表達憤怒則容易出現問題。李亞鵬本身并不是一個懂得适當表達憤怒情緒的人,回看2001年聖誕節,李亞鵬随《射雕》劇組在無錫的唐城夜花園狂歡時,與包廂外圍觀的人群發生沖突,緻人眼膜受傷;2006年5月,李亞鵬為阻擋記者拍攝懷孕的王菲,在拉扯中緻使記者手受傷流血。類似的武力行為為今天的打人事件埋下了伏筆。
我們有權利憤怒,但選擇暴力的表達方式往往隻會衍生更多的憤怒和傷害。事實上,李亞鵬打了記者也并沒有阻止女兒的照片被大範圍傳播,更讓人揪心和不忍看到的是,"打人"視頻中,窦靖童護着李嫣在機場角落被吓得發抖的畫面。作為父親的李亞鵬,在大庭廣衆之下大打出手的場面,同樣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對自己的憤怒負責,在遇到較強的情緒刺激時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跟着自己的情緒走,也不跟着對方的情緒走。最好的辦法是,真誠地表達你的憤怒,告訴對方你受到的傷害,或許這樣仍然于事無補,那麼接下來就想想理智的對策吧。總之,我們需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打擊對方。
我們有必要在此重申媒體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底線,也有必要重申公衆人物的公共道德。而無論明星也好,普通人也罷,做好心理建設和情緒管理,都是應該去做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