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同仁堂掌門猝死 誰來拯救脆弱的高管

同仁堂掌門猝死 誰來拯救脆弱的高管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01 18:11:31

  2008年7月22日淩晨,同仁堂董事長張生瑜因心髒病突發去世,年僅39歲。這是繼今年4月中旬,北生藥業董事長何玉良因癌症去世後,又一位在任期間去世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張生瑜的離世,留給同仁堂的是一條未完的革新之路,公司正積極推進的營銷模式的改革創新可能因此受到影響,讓人扼腕歎息。

  外界普遍猜測,張生瑜猝死可能與其長期的工作壓力有關。2007年4月30日,張生瑜就任同仁堂董事長,并兼任同仁堂科技的副董事長和執行董事、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他同時還是紫光股份和順鑫農業兩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擔負如此衆多的重大職責,其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可想而知。

  縱觀近年來英年早逝的高管群體,張生瑜之死不是孤例。2004年4月,愛立信中國總裁楊邁因心髒病突發猝死,時年54歲;2004年11月,浙江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患腸癌逝世,時年38歲;2005年9月,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因胃癌猝死,時年38歲;2006年1月,上海中發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民患急性腦血栓逝世,時年37歲……,而這僅是一份不完全名單。

  外人眼中風光無限的企業高管們似乎很容易在健康方面出問題。這些掌握着最多财富和權力的人,也是最脆弱的人。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巨大的心理負擔,不規律的日程安排,糟糕的飲食起居,成為他們的工作常态。工作之外,外界也在用放大鏡來看待他們的一言一行,絕不允許行差踏錯。他們永遠在忙着平衡工作和生活中面臨的各種風險,卻無瑕顧及自己日漸糟糕的身體和壓抑的心情。即使發現健康出現了問題,他們也往往把它當成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仍然牢牢抱住工作不願放手。盡管他們有條件采取最好的治療手段和藥物,但他們總是找不到合适的時間,怠慢、拖延甚至隐瞞為最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誰來拯救脆弱的高管?健康863心理網的筱丹老師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在于高管自己心态的轉變。在這個壓力時代,大家都被集體無意識的"成功"觀念左右着,尤其是這些處于上行階段的少壯派精英,背負着更高的期望和更大的壓力。然而,"攘外必先安内"。高管做為企業的核心和靈魂,忽視健康無疑為個人和企業都埋下了"定時炸彈",學會在事業和健康之間尋找平衡點,既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對社會和公衆的尊重。高管們不妨重新審視自己的成功哲學,在努力追求事業的同時,也認真籌劃自己的人生。

  當然健康除了自律,也需要他律,高管在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之前就應該請教專業健康顧問或醫生,制定相應的健康計劃,尊重他們提出的健康忠告和醫療建議,了解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注意事項,及時獲取有用的信息,糾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注意勞逸結合,合理控制工作時間。同時,适當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學會自我調适和與人傾訴,給自己留出更多完善自我身心的空間。

  不要給自己任何借口和理由。無論高管還是普通人,要想赢得這個世界,先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