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傳染性軟疣的病理病因

傳染性軟疣的病理病因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5 14:40:29

  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猴子”,為病毒所緻良性新生物,有輕度接觸傳染性,多發于兒童和青年。與中醫文獻的“鼠乳”相類似。中醫認為氣血失和,腠理不密,複感外邪,凝聚肌膚是本病的發病原因。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所緻,屬于痘病毒類,是一種大病毒,在普通顯微鏡下可見到。組織培養和動物實驗均未成功。

  車症系由傳染性軟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所緻,屬痘類病毒,呈“磚形”,大小約300nm×310nm。該病毒系痘科的—種DNA病毒,是人體最大的病原性病毒之一,目前發現有4個亞型,均可緻病,但以MCV-1最常見。兒童傳染性軟疣幾乎都是由MCV-1引起。在性活躍的成年人,有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HIV感染者的傳染性軟疣大多是MCV-2引起。在普通顯微鏡下有時亦可見到。其結構介于天花組及副牛痘組病毒之間,核酸為DNA,衣殼完全對稱,外包以囊膜,曾應用實驗動物或組織培養本病毒,均未獲得結果。不能在雞胚中增殖。用明膠彌散試驗及熒光顯微鏡檢查,在病凡血清中可見有抗體,但它在免症上的作用尚不明了。

  人類為本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直接接觸而傳染,也可自體接種。往往在公共浴室或遊泳池通過理發、共用毛巾等方式而被傳染,也可通過性接觸傳染。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有人認為異位體質者對此病毒比較敏感且易泛發。有報道,在結節病、白血病、獲得性T細胞缺陷、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可發生廣泛性皮損。

  主要病變在表皮,表皮高度增生而伸入真皮,其周圍真皮結締組織受壓而形成假包膜,并被分為多個梨狀小葉,真皮乳頭受壓,而成為小葉間異常狹窄的間隔。基底細胞大緻正常,從棘層細胞起逐漸變性。在早期,感染細胞開始有卵圓形小體形成,以後細胞體積逐漸增大,胞核固縮,最後整個胞漿均為嗜酸性包涵體(軟疣小體)所占據。

  在表皮中部,軟疣小體已超過受累細胞原有的體積,細胞核被擠于一側,固縮成新月形,甚至完全消失,在粒層水平處,軟疣小體為嗜堿性的軟疣小體。在病變中央的頂部,變性細胞可脫落,因此形成為火山口狀。若将由皮損中所擠出的乳醅狀軟疣小體塗于玻片上.用複方碘溶液染色可為暗褐色,用生理鹽水稀釋成200倍的亮結晶藍溶液染色可染為青色。

  電鏡改變主要在表皮。表現為疣底部細胞核增大,線粒體腫大,嵴不清晰,細胞質内可見到病毒顆粒,疣體棘層細胞核膜變模糊,甚至核膜消失,線粒體嵴消失,嚴重時空泡化,細胞内幾乎找不到完整的線粒體。有時胞漿内見到束狀排列的張力微絲及卷曲膜狀結構,胞質内有大量成熟病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